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上周一场看似金融博弈的狂潮正在悄然席卷而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暴涨至4.49%,创下近二十年来最大单周涨幅。
这个原本应该平稳如钟摆的“全球资产定价锚”,现在却像一根即将断裂的弦,随时可能引爆一场金融风暴。
市场恐慌蔓延,连华尔街巨头贝莱德的CEO芬克都罕见发声,痛批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政策已经超出金融常识底线。
让人费解的是在日本、欧洲开始蠢蠢欲动、大举调整资产配置时,手握7610亿美元美债的中国,却异常沉默,不仅没有跟风抛售,反而像个冷眼旁观者,稳如泰山。
面对如此动荡局势,中国为何没有出手,难道真的是在“放特朗普一马”?
还是,我们早已在下一盘比“抛售”更大的棋?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在短短五天内暴涨50个基点,这一剧烈波动显然不再是市场的短期调整,而是反映出一种更为深刻的信任危机。
所谓的“全球最稳资产”标签,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这次美债市场的抛售潮中。
令人震惊的是,这次暴跌的背后几乎没有听到过多的喊单声,市场的反应更像是全球投资者在无声中达成了一种共识,大家都意识到美债的风险。
一位华尔街的分析师在社交平台爆料称:“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看到,基金经理们几乎不再讨论‘是否买入’,而是统一开始讨论‘该什么时候出清’。”
这句话的背后,折射出市场信心的急剧下滑,投资者已经不再关心如何捕捉美债的投资机会,而是在集体撤离这一资产。
从表面看,似乎是利率的波动引发了这场市场风波,但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根本原因其实是美国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
根据统计数据,自2024年起,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达6%,美债总额突破了36万亿美元。
这个债务规模一旦失去市场的信任支撑,便无异于纸牌屋。
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信心本来就是维系这座庞大债务体系的核心支柱,但当信任崩塌时,整个体系将面临严重的风险。
就在全球市场动荡和债市剧烈下跌之际,白宫似乎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4月11日晚宣布对智能手机、芯片、笔记本电脑等关键科技产品豁免关税。
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在公开承认美国此前的政策已然失控,并且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
这一转变背后,财长贝森特在沉默数日后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接手并主导了新的国际贸易对话,似乎在试图扭转局面。
这场政策转向背后,暴露出白宫内部的严重分裂,现在,白宫已经明确分为“关税派”和“经济派”两大阵营。
特朗普团队曾寄希望通过强硬的关税措施逼迫中国让步,但如今美国精英阶层的裂痕显现,关税政策似乎无法为他们提供期望的经济支持。
这不仅是美国政府内部意见分歧的信号,更是特朗普团队在处理经济问题时遭遇的重大挫败。
而在这一波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的回应却显得异常冷静和克制。
中国并没有采取任何公开的行动,比如抛售美债或发表激烈的声明,相反,中国通过这种沉默,展现出一种极为深远的战略布局。
对于中国来说,美债的操作向来讲究“稳、准、狠”——每一步都精确而有目的,避免过于激烈的反应,同时确保战略上的长远利益。
从2018年至今,中国已将其美债持仓从1.3万亿美元减少到761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极为低调且精密,每一次的减持都显得十分“悄无声息”。
这些操作并不是冲动的抛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逐步调整,采取的是“慢刀切肉”的方式削弱美债的持有量,逐步施加压力,却又不至于给市场带来过度冲击。
虽然美国目前通过关税政策的调整意图寻求经济上的反转,但内部政策的分裂和外部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使这些努力事倍功半。
而中国则以一种稳步前行的方式,在关键时刻释放出不经意间的战略压力,让美国在自己不出手的情况下逐步走向金融危机的边缘。
这种在市场背后悄然变化的力量,正是中国应对美债风险的精准操作。
有人会问,中国手握7610亿美元美债,难道不怕美债价格下跌带来损失?
对此,答案很明确:中国早有准备,并且早已开始采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绝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实际上,过去三年,中国在悄然进行一项重要战略——去美元化。
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举动,而是长期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202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暴增了30%,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五,显示了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强劲势头。
同时,全球多国开始意识到美元风险,纷纷加大对黄金和欧元的投资,抛售美元的趋势日益明显。
截至2024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2001年的71.5%下降到57.4%。
这一切的背后,是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的大潮,显现出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切发生得悄无声息,却又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深意。
中国的行动可以总结为“用时间换空间”的经典策略。
通过慢慢减少美债持仓、强化人民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加大黄金储备等手段,中国逐步降低了对美元的依赖和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采取急功近利的“急转弯”,而是通过“边削边转型”的方式,稳步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国内经济的安全和稳定。
在全球资本流动的深刻变革中,中国凭借其独特的战略眼光,逐步构建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稳健的经济体系。
通过减少对美债的依赖、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大黄金储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正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这一切,也意味着中国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挑战正在日益深入,未来的全球金融格局可能会迎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美债收益率的暴涨,到特朗普对华态度的罕见软化,再到中国不动声色的按兵不动,这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但震撼全球的金融战争。
特朗普曾试图用关税压迫中国,但现实告诉他,真正握有“金融核按钮”的,恰恰不是他。
美国的债务山压得越来越高,美债市场的信心正在加速流失,这个时候,中国哪怕一根手指不动,世界都会开始重新估值美国。
中国不出手,不是懦弱,而是精准,我们不需要“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只需以静制动,等风吹倒烂木墙。
现在的美国,就像一个借钱借上瘾却还不上账的“金融巨婴”,而中国,早就布好了稳扎稳打的防线。
我们没有“放特朗普一马”,我们只是知道,真正厉害的对手,从来不会靠吼叫取胜,而是让对方,在自以为赢的幻觉里自行崩溃。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