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上下班路上时不时看见三五成群拿着着长杆子勾槐花的,这才想起来春季采野菜摘榆钱的时节已然悄无声息的到了尾声。虽然强盛的国家富足的环境早已让我们告别了野菜半年粮的时代,但是儿时记忆里的情景却早已深深根植在脑海之中,宛如那些个魂牵梦绕的燃烧岁月。那么在华北地区春天里最常见的可食用野菜究竟有哪些呢?现在就让咱们一一道来。
蒲公英
作为在在温带地区最为常见的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有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其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是在平原、山地,还是在田野、路旁,时不时都能寻觅得到它的身影。蒲公英的全草可入药,其干燥全草或根更是常用的中药材。从古代医学典籍到现代的医学研究都充分证实了这种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显著功效。在一些传统的中医配方中,蒲公英常常被用于治疗热毒痈肿、湿热黄疸等病症,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试想正值春季,当万物复苏之时,趁着鲜嫩采摘下来的新鲜蒲公英,水灵灵的散发着清新的青草香气,略微带着一丝苦味。这独特的味道,正是其天然特性的体现。将其嫩叶经过焯水后凉拌,那清爽鲜嫩的可口滋味哪怕是到了什么都不缺的现如今已然令人难以忘怀。想象一下,在一个温馨的春日午后,踏青归来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这道简单却美味的凉拌蒲公英,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清新与美好,这等惬意可谓是人生几何呀。不过因为其本身的性寒属性,低血压或者是脾胃虚弱者可就没有口福了。
荠菜
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荠菜,向来拥有诸多美名,如护生草、地米菜等。其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无论是我国南方的温润水乡,还是北方的广袤大地,从繁华都市周边的田园乡野,到宁静的树林到郁郁葱葱的草场,但凡有泥土覆盖之处,几乎都能轻易发现荠菜的身影。
荠菜的叶片呈现出羽状分裂的形态,边缘布满了锯齿状的纹路,这独特的外形使其在众多植物中显得别具一格。自古以来,荠菜就备受人们青睐,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之上。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就有明确记载:“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由此可见,荠菜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挖荠菜的活动通常从阳春三月便拉开序幕,一直持续至入夏前夕。按照老一辈人的经验之谈,三月和四月的荠菜,叶片鲜嫩多汁,口感达到最佳状态,无疑是包饺子的绝佳食材。而一旦进入四五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荠菜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开始抽薹开花,也就意味着荠菜逐渐变老变柴,此时的荠菜口感与之前相比,自然要逊色许多。
荠菜的烹饪方法丰富多样,无论是凉拌,让其清爽的口感在舌尖绽放;还是与鸡蛋同炒,感受两者融合的独特风味;亦或是将其包入饺子,熬制成汤,都能让人充分品尝到春天所独有的鲜美滋味。刚从田野间挖回来的荠菜,不可避免的携带着一些杂质,所以清洗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将荠菜小心翼翼地摊开,细致地摘掉那些发黄、枯萎的叶子,还有夹杂在其中的杂草,确保每一片叶子都经过精心筛选。
彻彻底底清理干净后,把荠菜放入清水中浸泡 10 - 15 分钟,让附着在叶片上的细小泥沙能够自然沉淀。浸泡过后,用手轻轻揉搓荠菜的叶片和根部,尤其是根部位置,那里通常藏着较多的泥沙。一些较为讲究的人,为了进一步去除可能残留的有害物质,还会选择用淡盐水浸泡荠菜 20 分钟左右。经过这一系列的浸泡处理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确认荠菜已被清洗得干净彻底,此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将荠菜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了。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