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失望。”几乎没有修饰语,英伟达CEO黄仁勋的话直指中国市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抱怨,也不是CEO情绪的偶发宣泄,而是中美科技较量不断升级之下,一场标志性摩擦的集中爆发。
更微妙的是,这番言论发生在他陪同特朗普访问英国期间,场合敏感,时机特殊。黄仁勋的“摊牌”,究竟是无奈的退场,还是另有算盘?
他口中的“失望”背后,是企业的困局,是国家之间的较量,更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被重塑的前奏。
英伟达在中国的麻烦,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在几个月前,有关其GPU芯片可能存在“后门”的讨论就在中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一些专业分析指出,这些高性能芯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留下信息安全隐患,尤其在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关键领域,可能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虽然英伟达方面没有直接回应这些技术质疑,但中国的监管机制已经开始行动。
随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展开了长达9个月的反垄断调查。最终的结论很明确:英伟达在产品定价、渠道控制等多个方面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
这不是政治操作,而是基于既有法律框架下的审查结果。也就是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规则红线被触碰了,接下来的限制措施也就顺理成章。
事情的发展迅速超出了企业层面的应对。一些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陆续接到通知,要求减少甚至暂停采购英伟达某些型号的芯片。更有部分企业直接取消了此前签署的订单。
黄仁勋自己也承认,这些变动已经影响到他的行程安排和公司在华业务布局。对一家高度依赖中国市场销售额的芯片巨头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拳。
但问题的根源真的在中国吗?如果只看“后门”和反垄断,似乎是中方对英伟达的“打压”。但如果回头看过去几年中美科技战的演变,这一切又显得极其合理。
中国对信息安全的防范加码、对市场秩序的监管强化,并不是针对英伟达一个企业,而是整个外资科技巨头在中国的“新常态”。
在英国接受媒体采访时,黄仁勋用了“disappointed”来形容他对中国市场的感觉。他的原话是,英伟达“长期为中国市场提供服务,却在最近遭遇了许多挑战”。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老朋友被冷落后的委屈发言,但结合他当时的身份背景——作为特朗普的科技代表团成员,事情就远不止于此。
他说得更直白:“我支持美国政府解决地缘政治问题”,并补了一句,“即使特朗普亲自问我,我也会这么回答”。这不是情绪化的发言,而是一次清晰的站队行为。
在中美科技摩擦日趋激烈、两国之间疑虑加剧的大背景下,黄仁勋选择了公开向美国政府表忠心。这种“摊牌”式的表态,几乎等同于在一场全球瞩目的外交秀中,举起了自己的选边旗帜。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答案其实不复杂。英伟达虽然在全球市场风生水起,但它的核心技术、供应链、专利体系、乃至最关键的许可证,几乎都牢牢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
哪怕它再珍视中国市场的体量和活力,也不可能在政治压力下“两头讨好”。尤其是在特朗普重新执政、政策更加强硬的风向之下,黄仁勋必须做出姿态。
这也解释了他“失望”的双重含义。一方面,他确实失去了中国市场的红利,另一方面,他也失去了“左右逢源”的空间。当商业企业被迫卷入地缘政治,CEO的发言就不再只是商业逻辑的延续,而是政治博弈的表达。
黄仁勋的“摊牌”举动,其实更像是一次被动的示弱。他之所以“很失望”,说到底,是因为英伟达已很难独善其身。真正让英伟达难以在中国好好做生意的,并不是中国政府的限制,而是美国政府早就布下的层层障碍。
从拜登时代开始,美国就以国家安全为由,持续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多款产品被直接列入“不得出口”清单,即便是“特供版”也要经过严格审批,甚至不排除随时被叫停。
而到了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之后,一些媒体更曝光出他团队正在推动一项新计划:要求包括英伟达在内的高科技企业将其在华部分收入“回流”美国,用以“补贴国家安全预算”。
这听起来像极了冷战时期的经济控制逻辑:只许你挣钱,不许你自由。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英伟达不再是那个灵活穿梭于全球市场的技术公司,而更像是一个被夹在两国之间、动弹不得的“科技人质”。
这也揭示了中美科技博弈的深层逻辑:中国不可能永远依赖外部技术,美国也不愿意继续输送核心科技。在这场你追我赶的竞争中,像英伟达这样的企业成了最典型的牺牲品。
他们既离不开中国这个庞大的终端市场,也离不开美国这套完整的技术生态。一个不愿放,一个不让卖,企业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更重要的是,这场较量还远没有结束。黄仁勋曾说,中美之间“还有更大的议题要解决”。这不是危言耸听。未来的战火,可能从AI延伸到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甚至是基础科学研究。
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全球供应链的主导权、战略资源的控制权,这些才是中美科技博弈背后真正的“硬通货”。
黄仁勋的“失望”,不是一家企业的孤立情绪,而是全球科技秩序剧烈震荡下的真实写照。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迫“站队”的科技巨头。在中美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企业的选择空间正被一点点压缩。
而这背后,是更深层的问题:中国在构建自主技术体系,美国在强化技术出口控制,全球科技合作的基础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已不是简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越来越像一场零和博弈。
但在这场变局中,最值得关注的,依然是那个最朴素的问题:企业要怎么在风暴中活下去?国家要怎样在竞争中守住底线?世界又该如何在对抗与合作之间,找到那条不至于失控的细线?
这不是一场已经打完的仗,而是一场刚刚开始的全球科技规则之争。
参考资料:即使取消限制,中国仍决心拒买美国芯片,黄仁勋直言非常失望,芯片市场格局面临新挑战
2025-09-19 09:40·辉南臻视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