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喝啤酒这件事,正悄悄发生变化。曾经在中国夜店、酒吧一统江湖的“洋啤酒之王”百威,竟然被国产啤酒赶下了神坛。过去喝百威是时尚,如今喝国产成潮流。不少人都在问:百威怎么了?国产啤酒又怎么挺起来的?
别看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整个啤酒圈的势力版图,已经悄然改写。
过去,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简直是“老大哥”一般的存在。它是百威英博的子公司,父公司可是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收入甚至比可口可乐还多。
百威亚太手握50多个品牌,在中国的高端市场一度占据半壁江山,毛利率高达50%以上,甩国产品牌一大截。
可到了今年,一切都变了。
2024年上半年,百威亚太的营收被华润啤酒反超,正式从“老大”位置上下来了。更扎心的是,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利润双下滑,市值从2019年上市时的高点跌掉了近3000亿港元。最新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4.4%,在中国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也从50%跌到了不到40%。
反观国产品牌,个个来势汹汹:
华润啤酒的即时零售业务同比增长近五成,毛利率创新高达到48.9%;
青岛啤酒的中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5.1%,高端化进程明显加快;
燕京啤酒上半年净利润大涨45%,半年赚了去年一整年的钱。
可以说,国产啤酒不光在销量上追了上来,更在高端市场实现了“弯道超车”。
百威的失势,表面看是市场竞争激烈,其实更大的问题出在自己的战略和节奏上。
一方面,百威过去太依赖“夜场经济”。它主攻酒吧、夜店、中高端餐厅,拿下“夜店之王”的称号,营造出了一个高端、洋气的品牌形象。但问题是,这块市场受众有限,且逐渐被新一代消费者抛弃。
另一方面,在即时零售、电商、新兴渠道上,百威明显慢了半拍。比如2023年,百威在中国市场的“非即饮渠道”占比只有50%,而行业平均是60%。这10%的差距意味着,它和年轻人之间隔着一整代的消费习惯。
而国产品牌早早就开始布局线上。青岛啤酒去年和美团闪购的合作成交额达到10亿,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60%。同样是卖酒,百威还在夜店里等人来喝,国产品牌已经把酒送到你家门口了。
更尴尬的是,百威在新品开发上也慢半拍。比如现在大火的“茶味啤酒”,早在2021年就有苗头,2023年被金星啤酒一炮打响,百威这才开始跟进。等它反应过来,青岛、燕京早已抢占了先机。
很多人以为,国产啤酒只能做低价、走量,做不了高端。可现实是,过去不做高端,不是做不了,而是时机未到。
华润早在2020年就喊出口号,要在3-5年内在高端市场追上百威。为此它还收购了喜力中国业务,直接进入高端赛道。
如今,这些布局开始兑现成果。2023年“双11”,金星啤酒推出的茶味精酿直播首日卖出6吨,直接冲上销售榜第一。年轻人虽然喝得没以前多了,但愿意为了品质、口味买单的意愿却更强了。
百威曾经的“高端护城河”正在一点点被国产啤酒填平。
这就像白酒行业的变化。年轻人不喜欢高度数的白酒,但喜欢低度数的创新酒饮。茅台做冰淇淋、五粮液请明星代言、泸州老窖做香水……大家都在努力“讨好”年轻人。
百威也想“年轻化”,赞助音乐节、体育赛事,但这些动作更多是形象工程,离年轻人真正的消费场景还远。而且它在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上都慢了半拍,等于是错过了最好的转型窗口。
啤酒市场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国产啤酒品牌这些年从产品、渠道、品牌、营销全方位升级,终于在高端战场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而百威虽然家底厚、品牌响,但在新消费时代下,光靠“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够用了。
市场从来不讲情怀,只看谁更懂用户,谁跑得更快。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