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115岁清朝“老宝贝”爱吃肥肉,90多岁还踩缝纫机

“我116(虚岁)了,他们都没撵上我!”在郑州一个洒满暖阳的客厅里,李陈氏老太太一句中气十足的自夸,瞬间让满屋的笑声和阳光一样明媚。这位出生于清宣统二年的“老宝贝”,是郑州目前最年长的时光见证者。

老太太安坐在正对大门的宽椅上,一身厚实的深红小袄,条纹棉裤,头上还端端正正扣着一顶毛线帽,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那双布满世纪风霜的手,正有条不紊地折叠着一条黄色围裙,时而展开,时而合拢,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自得其乐。女儿李桂英说,母亲一辈子闲不住,手里没活儿就心慌,这围裙是专门给她找的“工作”,能让她安静下来。

她的生命画卷,铺展于1910年的清宣统年间,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年轻时,她独自一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养育了四个子女长大成人。“五十年代缺吃少穿,我妈要强得很,”李桂英回忆道,“家里的院墙塌了,她一个人搬砖、和泥、垒墙,都不用叫人帮忙。”这份坚韧,仿佛刻进了她的骨子里。九十多岁高龄,她脚下的缝纫机依然踩得飞快,为孙子、重孙们缝制过冬的棉衣,针脚里满是爱意。

每逢重阳,便是李家的“春节”。从最初的两桌坐不满,到如今的三桌挤不下,家族开枝散叶,四世、五世同堂的景象,是老太太最开心的时刻。寿宴上,老人总会精准地找到那盘最诱人的红烧肉,笑得像个孩子。不过为了健康,家人如今会稍加控制,将她的饮食调整为牛奶、鸡蛋、红薯和清淡的家常粥饭。

女婿侯金生笑称,自己研究了半辈子,总算“解码”了岳母的长寿密码:一是母亲就活到了98岁,这长寿的“底子”是天生的;二是雷打不动的作息,尤其是那高质量的睡眠;三是对食物从不挑剔,是真正的“美食家”;四是生命在于“有事可做”的忙碌;五是一颗永远乐观豁达的心。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位密码,是“孝”。大哥的言传身教,后辈的接力照顾,让老人的晚年充满了温情与安稳。

如今,71岁的女儿与73岁的女婿,正用晚年的时光,温柔地守护着这位家族的“活化石”。古稀之年不再稀奇,这盛世光景,便是对这位跨越三个世纪老人最好的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历史   郑州   缝纫机   肥肉   清朝   宝贝   长寿   老太太   老人   围裙   女婿   晚年   小曲   缺吃少穿   重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