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名门望族”这四个字一出,总是给人一种非常有钱的感觉,可是名门望族并不只是包含豪门,它包含的含义非常多。
他通常指的是在社会上高贵有声望的家庭或者是有特权的家族,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年代,这些名门望族在社会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例如陇西李氏。孔子后裔等等。
我国有两大名门望族延续到现在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他们经历了近代以来的战乱,不仅没有衰败之相,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究竟是哪两大名门望族,他们又为我国做了哪些贡献?为何他们能够延续千年之久?
提起钱学森估计许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以及事迹,许多人不知道钱学森所在的家族是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江南钱氏。
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钱镠是杭州临安人,也是五代十国中吴国的建立者,小时候的钱镠以贩卖私盐为生,但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著名的黄巢起义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生的。
钱镠抓准时间投靠了董昌平乱叛军,钱镠的官职越做越高,这个时候董昌起了二心,在越州自立为王,钱镠不愿意和他一起,两人就这样撕破了脸皮。
直到朱温控制朝政谋弑唐昭宗建立后梁,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并且兼任淮南节度使一职,慢慢地各地开始自立为王,他才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吴越国。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在北宋建立之后,十国才宣告结束,作为原本钱镠的后代,在宋朝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家族越来越兴旺,一直到清朝末年,钱家考中进士的人一共有三百五十多人。
像是历史上著名的宋朝诗人钱淮演、文学家钱易、医者钱乙、清朝大臣钱臻等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钱家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在各行各业闪闪发光,像是革命家钱壮飞、国民党将领钱大钧以及外交家钱其琛。
钱家能够延续到现在,他们的家训功不可没,除了在个人修养上,钱家家训规定子孙后代要多读书多自省,严以律己。
在国家层面也多有规劝,在做官的时候一定要清正廉明、面对群众要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般尽心尽力,同一切祸害社会发展的恶势力作斗争。
正是有这样的家训在各个方面都规劝着钱家人,才使钱家延续了一千多年依旧经久不衰,还为我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朝末年的时候,社会十分动荡,许多革命者、思想家、政治家都在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最著名的就是戊戌变法。
虽然说戊戌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但是却给后人带去一些启发,梁启超就参与到了戊戌变法之中。
梁启超出生在广东,其祖父、父亲都以乡绅的身份参与过当地的政治活动,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小梁启超接受的都是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梁启超对于救国非常执着。
除了梁启超自身的成就,在养孩子方面他也有着极高的成就,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人才,梁启超一生有九个孩子,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政界、文学界、军队都有梁启超的孩子。
梁思成相信许多人都听过他的名字,他和妻子林徽因一样都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就是由他建造的,他被誉为我国近代建筑学之父,也是我国首届研究院院士。
同样作为首届院士的梁思永也是梁启超的儿子,她是梁思成的弟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
在政治上,有女儿梁思宁,在大学毕业之后她积极投身新四军参与革命活动,长期从事宣传活动。
在梁启超去世的时候,只有五岁的梁思礼是梁家第三位科学院院士,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导弹研究之上,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梁启超一直都是言传身教,对每一个孩子都不偏不倚,教育他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就算是生活十分困难也不能去做任何背叛国家的事情。
作为梁启超最小的孩子梁思礼在采访中说道,自己受到父亲的影响比较小,毕竟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但是哥哥姐姐在教育他的时候和自己接受父亲教育是一样的,将国家放在第一位。
无论是江南钱氏还是广东梁氏,他们能够延续千年之久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家教家风,他们不同于一些豪门世家,有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他们的后代在前辈的影响下去延续家族良好的发展,即使有时候生活困苦,但是良好的家风让他们在逆境中成长,在挑战中强大。
所以说教育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要比充裕的物质生活重要得多,即使在学业上并不出众,但是在其他方面孩子依旧是精英般的存在。
您还知道哪些名门望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1.《为父当如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原来,你是这样的梁启超…… | 人物》——中国教育报
2.《梁启超后人今何在?一门三院士!人家变法之余没忘教育兄弟子女》——北晚在线
3.《钱氏家训列入国家非遗:“第一个”的背后,说明什么?》——上观新闻
4.《谈个天|陌上花开:钱氏家族的千年传奇》——钱江晚报
5.《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