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星巴克的咖啡变便宜了,是星巴克自己突然要“入乡随俗”了。

昨天爆出来的消息:星巴克把中国业务的一部分股份(准确说是30%,总价28亿美元)卖给了博裕资本。

卖就卖了,真正的猛料藏在几行小字里——星巴克第一次让步,让钱和决策权一起交给了本土资方。
我立马翻了翻合同外的补充条款,越看越像是在“押注”三四线年轻人到底买不买账。
先说钱,博裕不光掏钱,还掏了个10亿的共同基金,专门折腾新品:三年内30款“县城限定”,比如把龙井磨成粉撒进拿铁、把云南小粒咖啡豆做成“早八冷萃”,再拿小程序提前三分钟锁单。
听上去像段子,但合同白纸黑字签在那里——新品卖不好,负责掏钱的也是中国人,星巴克反而少赔。
另一个狠招是产地直供。
博裕盯上了云南的两座精品庄园,准备把生豆直接拉到昆山的烘焙厂。

这样一来,一杯拿铁的原料能省下一块多,再砍掉中间商那几层皮,终端价真能打下来10%。
我去年在云南跟拍过咖农,晒场上晒得发黑的小粒咖啡全被中间商收走,装进集装箱漂去海外,再翻几倍贴上星巴克logo漂回来。
现在倒好,老外终于肯让豆子从家门口直接进锅,咖啡不用再全球旅行,钱包也就喘口气。
更离谱的是业绩对赌。
三年内每年新开店1200家,完不成?
星巴克照约定价格把那5%-10%股权再买回来,等于说“钱先放着,你们先折腾,折腾不成就退位”。

头一次看见跨国品牌把中国市场的KPI写进对赌,像在催中国团队“快点卷”。
瑞幸的反应比我刷朋友圈都快——他们当晚就宣布“星盾计划”,对三四线城市加盟商撒补贴,说简单点就是谁加盟给谁打钱。
我老家县城的瑞幸今年刚开业,门口排队的那帮人,现在也许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星巴克以后要不要降房租。
还有个小细节戳到我:星巴克中国8000家门店要在两年内把绿电提到四成,外卖包装袋全改可降解。
这不是情怀,是进中国商场(尤其像SKP这类)的入场券。
你不讲碳中和,就连铺位都不租你。

最后说句得罪人的话:以前的星巴克像个穿西装在写字楼打卡的外企高管,现在把外套脱了,换上卫衣蹲在县城街边数人头。
它赢了,就把咖啡做成全国人民随手能买的豆浆;它输了,就当是又一个洋品牌被本土价格教育了一课。
输赢之间,最开心的可能是我们这帮每天靠咖啡续命的社畜——终于能花瑞幸的钱,喝星巴克了。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