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335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5年8月28日晚上七点,这个时间节点比较妙,国家发布了一个事关国内房地产经济的重磅文件,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开题明义,结论先行:这个文件,不简单,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按照文件的思路,后续的很多影响,必然深远且重要。
当下国内只能靠自我麻醉,自我欺骗去支撑自己利益关联的群体,一看到“城市更新”四个字就只会往“房贷利好”“房地产又起来了”这个方向带节奏
——这其实是对文件的片面理解,甚至是对“城市更新”的重大误解。
还做着2015年那一轮“货币化棚改,涨价去库存”再来一次的美梦那?
那么,这份最新事关国内房地产经济的高级别重磅文件,应该如何解读内容,理解对应信号呢?
这篇文章,从一个真正的地产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展开和大家详细聊聊。
阅读提示: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这篇意见到底说了啥?这里建议没有看过这个文件的朋友自行查找一下进行完整阅读。
那这里,肯定需要长话短说:内容很多,共九章,一共24条,可以说涵盖的方向非常详尽。
意见的政策表达中,主要目标是: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
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图片来源:见图
具体来看,意见聚焦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上,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在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上,意见提出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在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上,意见提出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
…………
总的来说,这个文件,从定调,到具体内容上,延续了国家对于房地产经济,楼市的态度,也给接下来各地政府在房地产经济维度如何操作,提供了指导。
很有意思的一个相关细节,那就是各路利益关联的群体,对于这个文件,绞尽脑汁,咬文嚼字,也很难找出可以用来炒作预期,支撑看多看涨房价的内容。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这样的文件内容非常官方,而且篇幅又长,这对于很多普通百姓而言,就具有了通过阅读获得信息的必然门槛。
所以,没有长篇大论,也不搞艰涩分析,这里为大家梳理这次文件几个值得关注的重点,亮点和看点:
文件一开头就写得明明白白:
“城市化正从增长转向稳定,城市发展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
翻译成人话就是:靠盖更多新房、扩张城市边界来拉动经济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未来地方政府在房子这个事情上能干什么?很简单,也很直接,那就是对现有城市空间精耕细作。
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
这次文件把保障房相关内容放在了“社保”段落,而不是“房地产”。
图片来源:网络
这说明什么?
保障房将真正回归“保障”属性,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未来低收入群体不用为买房发愁,国家提供的保障房就是托底选择。
这不光省了买房钱,连后期的保养、维修、保险都可能纳入体系管理。
城市的本质,是人口的聚集。
如果没搞清楚这一点,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份文件。
所以未来所有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人,不是房。
这一点,只要看过文件原文就应该能体会到,其实也是给各个地方城市明示,该抢人,该优化地方政商关系,营商环境,来吸引人口了。
再用老路子老思维,等人都跑光了,后悔是没用的。
未来哪个城市有人、哪个城市能吸引人,哪里就能获得更多发展权限。
相反,人口流出的地方,就要自己想办法转型了。到时候,别说土地财政的好日子过到头了,一些人的人生和发展,也算到头了。
没有人口的城市,行政和体制存在的意义都站不住的。
接看原文词频统计:
- “房地产”只出现 1次
- “科技”出现 7次
- “创新”出现 15次
这已经不是暗示,是明示了。
整份文件读下来,核心结论就以下三句话: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有耐心看到这个环节的朋友,都应该能体会到,这份最新的高级别重磅文件,其实和过去很多关于楼市房价的思维和逻辑,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而这样的区别,其实在未来主线上,已经确定好了很多东西。
理性研判,接下来国内的楼市和房价维度,会有以下几点趋势确定性:
1,头部城市,特别是持续具有人口吸引力的城市,土地财政的一部分将转向租赁经营收入模式。
另一部分,则是走好房子路线,对原有房产形成降维打击。
保障的归保障,基数庞大,需求真实,虽然规模和效率不如原来的土地财政,但是比较下来,这样的模式更健康,更有持续性。
市场的归市场,新建住房,标准提高,无论从居住体验,还是价值表现,都是现有房子不能比的,一方面保障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还能进一步维系,另一方面,也能在价值面和过去的泡沫形成切割。
当然,以上的趋势,只存在于头部城市,至于绝大多数中小城市,甚至不具备人口吸引力的大城市,就将成为国内房地产经济着陆的必然成本,这应该没有任何争议和奢望可言。
2,“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这个表达,非常关键。
支持可以理解成放开,方向性指导,这对于博老破小拆迁的群体,以及资金来说,相当于直接判了死刑。
未来,要么接受政府协调,进行修修补补和原拆原建,要么,就是彻底锁死,老破小的终局已经注定。
放开的意思,就是不会再用行政和财政的手段进行解决了。
3,这份文件的关键信号,是利好资本市场,但是利空房产炒作和投机行为。
对于城市更新,现有的有需要,匹配的是见不到钱的房票模式。
未来国内的楼市,特别是绝大多数普通城市楼市,增量资金,杠杆资金的数量和变化,大概率是一个只进不出,持续减少的状态。
玩法不一样了,逻辑也不一样了,以后还想躺在房子上等升值轻松赚钱,是不可能了。
从这个文件的公布,其实可以看作国家对于房地产经济的一次明确表态和未来指引:
中国的房地产经济,未来会往持续稳定的成熟阶段坚定的走下去。
就和文章开头说的那个观点一致:
地方政府,靠土地出让,刺激市场盖更多新房、扩张城市边界来拉动经济的时代,基本上,算正式,全面的结束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文章最后,基于以上的梳理和讨论,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来说,对于刚需和改善这样的真正自住需求的群体来说,接下来的市场操作,其实重点不是在于买房子这件事上了。
真正重要的,是城市,区域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对应的是未来人生的发展空间。
买房这个事情,如果看作是消费,那么这个级别的消费,是值得提前多进行一些考量和研究的。
其次,对于房产投资群体和资金,未来国内楼市的盈利思路,一定要看清楚,那就是在政府居住保障,和具备购买力群体的中间,进行租赁经营获利。
低端的二房东玩法,是拼不过政府保障长线租赁经营模式的;
高端的房产租赁,基本上租户来源都很麻烦,而且持有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那种手上有套地段好的房子,就算毛坯也不愁租的时代已经没有了,以后想要通过持有房产,进行租赁收益,那么就要在经营,还有居住品质上,多花心思,这是最关键的盈利空间。
至于说什么买房等升值,囤房居奇这种思路和观点,不好意思,这里建议当下还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房地产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是个什么情况。
有些人,持有的房产,未来房价涨不涨不好说,但是持有成本,以及空置成本,总是跑不掉的。
都2025年了,不会还有人相信过去国内楼市“几年房价翻倍”的好事,还会再次出现吧?
如果相信,那就不用多说了,这样的认知和水平,绝对能匹配未来的境遇。
最后,对于普通群体来说,未来不要再把投资和赚钱的期待,放到房子这个东西上面了。
自己住,根据购买力匹配,丰简随意,要租要买,都是消费,完全看心情和意愿。
但是要说什么投资,甚至是投机炒作,就不要有以前上行期的那套心思了。
不是说房产投资这事完全没有机会,但是在过去20年那套快钱模式最后的玩家没有出清以前,进行稳健资产运营和慢钱的模式,也不是很多人马上就能理解和接受的。
嘴上说价值投资的,有多少还是玩着追涨杀跌,孤注一掷的投机赌博游戏的?
大概就说这么几点,国家的态度和表达要看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全文完,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有所收获和共鸣,还请大家不吝“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