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明朝是一个衰败、疆域狭小的王朝,印象中通常觉得明朝的北方领土到长城就为止了。毛佩奇教授就曾提出要重新审视明朝,他认为"长城不是两个国家的分界,而恰恰是联系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纽带"。
明朝"天子守国门"的说法有一定问题,明朝的疆域比我们想象要大得多,北京离边境还有相当的距离,明朝真正的边界并不是长城,而是实际持续到黑龙江下游。他指出朱元璋是一个关心民生的帝王,其"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作风一方面体现在对百姓的"宽仁",但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对贪官污吏的"残酷"。
而朱棣并非大家所认为的好大喜功,相反,永乐大典的编撰、郑和下西洋与迁都北京正是其雄才大略的体现。明朝也通西域,对西域也有所控制,并在那里建立了哈密卫,控制西北地区,明史中"东西抵日出日落之处"就是最好的诠释。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