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新能源汽车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在追捧一种叫三元电池的高科技玩意。
那时候,磷酸铁锂电池就像班级里那个不起眼的小透明,被大家嫌弃能量密度低、续航不给力,妥妥的“低端货”。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磷酸铁锂电池却成了全球车企争抢的 “香饽饽”,连特斯拉、宝马、现代、丰田这些国际大牌都纷纷跑来中国下单,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在电池的江湖里,一开始钴酸锂电池是“带头大哥”,可惜钴这玩意太稀缺,价格贵得离谱,大规模推广根本行不通。
后来,三元电池闪亮登场,它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一下子就成了众多高端电动车的“心头好”。
像特斯拉Model S和日产Leaf这些早期的热门车型,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三元电池。
反观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得可怜,同样重量下,续航里程被三元电池甩了好几条街。
不过,它也有自己的两把刷子,成本低得感人,而且安全性能那叫一个稳,在高温、过充或者遭受机械撞击等极端情况下,它就像个淡定的“老干部”,不容易起火爆炸。
可在当时追求高性能的大环境下,这两个优点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磷酸铁锂电池只能默默在角落里吃灰...
2016 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大调整,车辆续航和电池能量密度成了补贴的重要考核指标。
这一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可就遭殃了,很多都因为达不到标准拿不到补贴,市场份额像坐滑梯一样迅速萎缩。
比亚迪,作为长期坚守磷酸铁锂路线的“忠实粉丝”,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2017 年,比亚迪推出的新车型开始转用三元电池,到了 2019 年中期,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占比已经掉到了 30% 左右,不少业内人士都断言,这技术路线怕是要凉凉了。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 2019 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开始重新审视成本这个老大难问题。
就在这时候,比亚迪推出了一款“秘密武器”刀片电池,这刀片电池可不简单。
它通过巧妙的结构创新,直接省去了传统电池包中的模组环节,就像把房间里多余的隔断都拆除了,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也跟着水涨船高。
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汉EV,续航里程轻松突破600公里,而且成本比同级别三元电池车型低了不少。
比亚迪还放出了一段针刺测试视频,只见钢针穿透刀片电池后,电池既不起火也不爆炸,这下可彻底改变了市场对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的看法,大家纷纷对它刮目相看。
刀片电池的问世,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宁德时代坐不住了,迅速推出CTP技术和麒麟电池,其他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这场创新大战。
2021 年,磷酸铁锂电池的出货量首次超过三元电池,到了 2023 年,市场份额已经接近 70%,彻底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2022 年,磷酸铁锂基础专利保护到期,全球企业都可以免费使用相关技术了。
原本以为这会引发一场激烈的全球竞争,可没想到,中国企业早就凭借多年的积累,建立起了一套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供应链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其他国家想要在短期内超越,简直比登天还难,就算面临高额关税,中国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依旧凭借成本优势,笑傲全球市场。
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不再仅仅局限于电动汽车领域。
在储能领域,它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传统的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限制条件多,而电池储能系统就像个灵活的小能手,建设周期短,部署还特别灵活,能以集装箱的形式整体运输,快速安装。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 120%,总量达到 90GWh,这数据简直太亮眼了!
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早就把目光投向了未来,开始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掺锰磷酸铁锂等新方向都在稳步推进。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计划在 2025 年进行固态电池的技术验证,2027 年左右实现小规模量产。
比亚迪更是放出大招,计划在2025年推出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将提升至210Wh/kg,成本预计再降 15%,这野心可不小!
从被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到成为全球市场的“大主角”,它靠的不仅仅是运气,更是中国制造业在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整合上的硬实力,以及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浪潮下,中国电池企业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为未来能源应用方式的变革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多中国电池技术的惊喜,一起期待吧!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