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寒武纪亮剑!国产软件替代英伟达,打破美国AI核心技术垄断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全球AI算力市场早被英伟达等美国企业攥在手里,从芯片到软件生态,几乎全被垄断,大模型训练、搜广推这些核心场景,国内企业曾连合用的工具都难找。

最近中国AI芯片公司寒武纪的基础软件平台CambriconNeuWare完成了大规模技术验证,覆盖了大模型训练推理和搜广推系统,还突破了不少性能指标,国产软件真能替代英伟达生态,打破美国AI垄断吗?

现在的AI算力竞争,早不是比谁的芯片性能更强那么简单了,而是要看软硬件能不能配合好、生态够不够完整、部署后稳不稳定。

过去国内很多AI企业一门心思搞硬件研发,可偏偏忽略了配套的软件系统,到最后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商业场景的需求。

所以英伟达能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靠的可不是单靠芯片厉害,关键是有个叫CUDA的平台,搭起了一套完整的生态。

开发者用它的时候,从最底层的驱动到上层的各种工具,都能无缝衔接,用着特别顺手。

寒武纪显然看明白了这个行业痛点,从成立那天起,它就没走只做硬件的老路,一直坚持要把训练推理融合到一起,还要搞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

现在再看,它的CambriconNeuWare平台已经搭起了全栈体系,从底层驱动到上层开发工具全都有,就连万卡级集群运维、极低延迟推理这些以前被国外技术垄断的领域,也实现了突破。

而且这套系统在大模型训练推理、搜广推这些核心场景里,已经完成了大规模验证,并成功了。

这标志着寒武纪不再只是个卖芯片的,而是变成了能提供完整AI解决方案的平台企业,所以这一步走对了,刚好戳中了国产AI打破垄断的关键。

可能有人不清楚,搜广推场景可是大模型落地后,最有商业价值的领域,但它对算力平台的要求特别高,简直能用严苛来形容。

毕竟它一方面要处理海量的用户请求,另一方面还得在毫秒级的时间里完成复杂推理。

而在以前,这类场景几乎全被英伟达的生态包了,没其他选择,但寒武纪这次验证成功,说明国产软件已经有能力支撑大规模商业部署了,这也为之后替代英伟达的相关系统打下了基础。

但技术创新到底能不能真正打破垄断,不能只看实验室里的结果,最终还得靠大规模场景验证说话。

先看搜广推训练这个方向,寒武纪的解决方案已经能支撑多场景下的流式训练任务了,而且能连续运行好几个月,一直保持稳定,精度也完全满足商业上的严苛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寒武纪的团队还做了不少优化,比如针对Layernorm、RMSNorm、L2Norm这些算子,完成了图匹配融合,还优化了XLA支持,这样一来,加速比就更明显了。

这些优化都是针对具体场景来的,比那些通用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更有优势。

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领域,寒武纪的进展也很亮眼,训练方面,它不仅支持混合专家模型,还扩展了对多模态模型的训练支持。

而且低精度训练是降低算力成本的重要技术方向,寒武纪在这方面取得突破,也让国产平台在和英伟达的成本竞争中,更有底气了。

再看推理方向,寒武纪也没停下探索的脚步,它研究并实践了W4A4以及MX-FP8/MX-FP4这些新型数据类型,还探索并支持了稀疏注意力、线性注意力等多种高效的注意力机制。

同时,寒武纪还加强了可维可测功能,比如在线打点、模块化日志、高可靠服务模块等等。

有了这些功能,用户就能快速分析通信下发时出现的错误,还有那些异常卡死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集群通信的可用性。

还有生态工具的成熟,也让寒武纪的解决方案更有实用价值,以前,万卡级集群运维一直是国产AI的短板,但现在不一样了。

寒武纪开发的CntrainKit-Accu工具,能给万卡分布式训练场景提供端到端的精度定位,不仅支持精度指标在线监控,还能针对精度问题自动分级、采集信息、智能分析,最后给出解决方案。

而且这个工具还全面支持NaN/Inf异常检测和快速定位,能实现异常点级别的秒级溯源,有了它,大模型和搜广推场景里的精度问题排查效率,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寒武纪还提供了GPUMigration一键迁移工具,用户用这个工具,几乎不用花什么成本,就能把模型从GPU迁移到MLU上。

另外,它还配备了TorchDump精度调试工具和TorchProfiler性能调试工具,有了这些工具,用户就能高效定位问题,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打磨迭代,寒武纪终于构建出了一套高效、易用、稳定、成熟,还具备高可扩展性的软硬一体化产品体系。

凭借领先的芯片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软件平台,它的产品已经在大模型、搜广推、图片视频生成,还有各类多模态的训练推理场景中,成功完成了验证,也赢得了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产品一直在接受大规模场景的高强度检验,而这些检验又反过来推动软件平台和芯片体系不断进化,慢慢形成了应用促进优化、优化推动更强应用的良性循环。

这种循环特别重要,它能让产品在持续迭代中越来越强,也为国产AI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再看,CambriconNeuWare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已经能和国际主流平台比肩,国产软件也能支撑大规模商业部署了。

这时候我们终于可以说,中国AI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国外生态,而是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的道路。

对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以后有了更多选择,不用再盯着英伟达一家,而且成本也能降下来,对整个AI行业来说,这标志着美国在AI核心技术领域的垄断壁垒,正被国产力量一点点撕开缺口。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自主生态建设,国产AI在技术创新、场景落地、生态完善等方面,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相信用不了多久,国产AI就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而寒武纪这次的亮剑,只是国产AI打破垄断、走向全球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英伟   寒武纪   美国   中国   国产软件   场景   模型   精度   平台   工具   芯片   生态   高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