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卖叫烧麦,还是稍麦、稍卖?呼和浩特美食扬名,却忘了叫啥?

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呼和浩特人凝噎无语——这里的招牌美食shaomai,单是写法和叫法就能凑一桌麻将。

2025年7月19日开幕的“第三届内蒙古名小吃美食文化周”现场,呼和浩特用一场场美食狂欢宣告:“一笼烧卖一座城”的时代已然来临。

然后刊登在各媒体版面上的标题却开始“打架”:有写“一笼烧卖一座城”的,也有写“一笼烧麦一座城”的。到底哪个是对的?与此同时,举起手机拍摄shaomai时,游客也出现了困惑——街边招牌上,“烧麦”“烧卖”“稍麦”“捎卖”“稍美”等多种写法各据一方,眼花缭乱:

——在玉泉区有“中国烧卖美食街”,老绥元叫“烧麦”、沁园招牌上写的是“稍麦”,有形制如花的叫“稍美”,还有民间传说中最早的“捎卖”。同一食物,多种写法,简直就是餐饮界的“茴字现象”。

或许是因为,呼和浩特本身就是文化融合的城市。shaomai名称的多样性,恰恰就是这座城市包容性格的味觉体现:

“烧卖”是官方文本的选择,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烧麦”是延续老茶馆的传统,历久弥香;“捎卖”藏着历史密码,寄托着对家乡美食的联想;“稍麦”源于创新的符号,隐藏着兼容并蓄的心思。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妙处。

由此,内蒙古大牌有了另外一个想法:甭管是叫“烧麦”“烧卖”“稍麦”“稍卖”还是叫“稍美”,与其将这种源于民间,盛于民间的美食进行强制性的名称统一,不如放任开来,让3000余家shaomai馆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各自为战。

历史已经让shaomai衍进出这么多的名字。那么为什么不让它继续进行下去。最后的结果无非三个:最次的结果是呼和浩特美食整体品牌统一性不足,推进力度乏力。而偏正向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刺激呼和浩特不同的shaomai流派,为挣得冠名权,而不断推陈出新;二是让呼和浩特的游客在品尝shaomai美食的同时更能找到话题性,更加乐于自发宣传呼和浩特美食。

万事莫求圆满。只有“野生”的,才最有生命力。

个人以为,shaomai保持目前的状态就挺好。甚至连所谓标准化都没必要规范统一。因为个人以为,哪怕“烧卖”已经成功申遗并统一了工艺标准。那么,如果“烧麦”“稍麦”“稍卖”“稍美”不认同统一的工艺,是不是也能以工艺不统一的名义,重打锣鼓另开张,再次申遗呢?

说不准的事啊。

对“shaomai”名称统一的问题,内蒙古大牌认为,在自己家里,哪怕美食界早已拎起锅铲,沸反扬天,但是关起门来都是自家人,套用郭德纲的一句话是“叫什么不吃饭”。但是,一旦shaomai走出国门,却绝对需要统一标识。

当年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被国外非遗被抢,商标被注的往事,历历在目,不堪回首。

汉字的普及率在国外本身就不是很高。所以,站在国际的高度,shaomai名称必须统一。个人感觉汉语拼音的“shaomai”或者创意名称“SHOW MY”就很不错。就如李小龙的武术在国人看来属于咏春拳或截拳道,而在许多老外眼里,他们只知道李小龙代表的只有一个词——“kung fu”。

那么,我们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烧麦”“烧卖”“稍麦”“稍卖”“稍美”,是不是能够形成对全球的“shaomai”或者“SHOW MY”品牌输出呢?反正从眼睛和嘴巴的生理距离来讲,人们是先吃到食物,然后才会想到食物该叫啥,想必,老外也概莫能外。

走在呼和浩特街头,shaomai馆的密度超乎想象。清晨的shaomai馆里,一壶砖茶配二两shaomai,成为青城人开启一天的仪式。“全市3000多家shaomai馆”“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构成了这座城市饮食民俗的肌理,支撑了shaomai在当地餐饮业独霸五分之一的战绩。

呼和浩特人知道,名称统一很可能是青城味道通往外界的船票。当那些标着“shaomai”或者“SHOW MY”的冷冻包装发往乌兰巴托、莫斯科,甚至大洋彼岸时,老外们可以不认识复杂的“烧麦”“烧卖”“稍麦”“稍卖”“稍美”,但是“shaomai”或者“SHOWMY”的发音,一定能够让美食迅速找到食客。

或许,只有这样,草原美食才能在世界版图标注上自己的坐标。#呼和浩特头条##烧卖节##内蒙古文旅##内蒙古美食##烧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美食   呼和浩特   烧麦   烧卖   内蒙古   名称   写法   招牌   老外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