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全球最快存储器,每秒可存25亿次!比传统闪存快一百万倍

4 月 19 日,央视新闻抛出一枚科技重磅炸弹!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就像在存储技术的黑暗迷雾中点亮一盏明灯,成功解锁了半导体电荷存储的全新 "加速密码",这项足以改写行业规则的成果,已经登上国际学术顶刊《自然》的舞台,瞬间成为全球科技圈热议的焦点。

巴掌大的 "速度怪兽" 横空出世

这款被命名为 "破晓" 的存储器,外观看起来就像一块普通的集成电路芯片,巴掌大小的身躯里,却藏着足以颠覆认知的力量。想象一下,传统闪存就像骑着自行车搬运数据的快递员,而 "破晓" 则化身成驾驶超跑的极速先锋。它将数据擦写速度推进到400 皮秒—— 这个时间短到什么程度?如果把一秒钟比作一整年,一皮秒连眨一下眼睛的瞬间都算不上,而 "破晓" 就在这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完成一次数据的写入或擦除,换算下来,它每秒能执行 25 亿次操作,直接把传统闪存甩出百万倍的距离!

打破存储技术的 "玻璃天花板"

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刘春森,说起 "破晓" 就像聊起自己精心培育的 "科技孩子"。他介绍道,传统存储技术就像被捆住手脚的运动员,在速度提升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无论是手机里的闪存芯片,还是电脑的固态硬盘,都受限于浮置栅极存储电子的老方法。就像老式仓库搬运货物,每次都要大费周章地按 "块" 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擦写次数还有限制,时间一长就容易 "罢工"。而 "破晓" 的出现,就像为存储技术撕开了一道全新的口子,彻底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桎梏。

另辟蹊径的 "存储革命"

科研团队的创新之路,就像探险家在未知的丛林中开辟新航线。他们摒弃了传统存储的老套路,在半导体电荷存储领域另起炉灶。这种全新的技术,就像给数据找到了一个更高效的 "临时驿站",利用半导体材料存储电荷来表示数据。最绝的是,即使突然断电,数据也不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消失不见,稳稳地 "扎根" 在存储器里。这种特性,让它在数据安全至关重要的现代科技场景中,就像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防护铠甲"。

从实验室到你口袋的 "闪电之旅"

别以为这项黑科技还只是实验室里的 "高冷学霸",其实它已经迈出了商业化的坚实步伐。科研团队就像精明的 "科技摆渡人",早早地就和生产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目前,"破晓" 已经完成流片验证,就像新车下线前的严格测试,小规模全功能芯片也顺利诞生。刘春森透露,下一步他们要把 "破晓" 装进手机和电脑里,就像给老旧的机器换上全新的强力引擎。到那时,当你用手机运行 AI 应用,或者在电脑上处理大型文件,再也不会出现卡顿发热的恼人情况,一切都将像行云流水般顺畅。

为 AI 装上 "超级大脑"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存储技术却像拖后腿的 "绊脚石"。主流商用 GPU 芯片已经能实现每秒 33.5 万亿次浮点运算,就像一个超级壮汉拥有惊人的力量,可配套的存储器写入速度却还停留在微秒级别,如同一个慢吞吞的小老头。这种 "速度差",严重限制了 AI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效率。而 "破晓" 就像一剂精准的 "科技良药",完美匹配 GPU 的高速运算需求。在 AI 领域,它能让模型迭代像按下快进键,加速智能系统的学习进化;在大数据处理中,就像高效的 "数据管家",快速存储和分析海量信息;在物联网世界,更是化身成可靠的 "数据守护者",为智能设备提供坚实保障。

当 "破晓" 存储器在科技赛道上一路疾驰,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一个数据处理更加高效、智能应用更加流畅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招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存储器   闪存   复旦大学   电荷   高效   科技   芯片   最快   速度   传统   我国   数据   全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