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密谈了6个小时,美财长眉头紧锁,美国网民感叹:特朗普变了

前言

9月14日,西班牙马德里。中美第四轮贸易会谈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会谈结束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走出会场时眉头紧锁,那张向来严肃的脸更是凝重得吓人。特朗普竟然承认美国制造业"一年都造不出一艘船"

这6小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美方为何从强势施压突然转为低姿态求和

编辑:0919

当"铁面"财长遇上6小时"拉锯战"

马德里的这个下午,注定要写入中美关系史册。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带着代表团先一步到达,那张严肃得能冻死人的脸今天格外凝重。

中国代表团随后赶到,由何立峰带队,75人的庞大规模显示了中方对这次会谈的重视程度。会场外安保严密,场内则是闭门密谈,外面守候的媒体只能干等着猜测。

6个小时,这个数字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要知道,前三轮会谈通常都控制在3-4小时。

这次翻倍的时长,说明什么?说明分歧很大,说明双方都在据理力争,说明谁也不愿意轻易妥协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贝森特走出会场时的表情。那张原本就不苟言笑的脸,此刻更是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面对守候的媒体,他只简短地说了一句"我们明天早晨会继续谈判",就匆匆离开。

这种表现,在外交场合是极其罕见的。

通常情况下,即使谈判再艰难,外交官们也会保持基本的职业素养,至少在镜头前展现从容。但贝森特显然没有心思演戏

就在同一天,远在伦敦的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表了一篇长文。这篇文章的内容让许多美国网民直呼"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居然破天荒地承认"美国在很多地方不行了"

说美国曾经非常擅长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制造计算机、火车、船舶,现在都不行了。最震撼的是这句话:"过去我们一天造一艘船,现在一年都造不出一艘。"

这话从那个天天把"美国最伟大"挂在嘴边的人口中说出来,简直像是换了个人。

被"掏空"的超级大国还剩什么底牌

贝森特眉头紧锁,绝不是因为马德里的天气。

真正让他头疼的,是手里那副越来越不好打的牌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特朗普提到的造船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占全球47.3%,而美国仅仅占0.8%

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几十年产业空心化的结果。

更要命的是经济数据。美国劳工部8月份公布的数字让人不安: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2.9%,核心CPI更是达到3.1%

通胀压力步步紧逼,经济引擎却几近熄火。

非农就业仅新增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更是攀升至4.3%的近年高点。这种"滞胀"组合,是任何经济体的噩梦。

美联储现在进退两难:降息刺激经济,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维持高利率控制通胀,又会进一步打击就业。

农业票仓的"失血"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大豆协会公布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进入9月的收获季以来,来自中国的采购订单竟然是。这一个"零",意味着美国豆农蒙受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损失。

中国早就找到了完美的替代方案,巴西和阿根廷成了新的供应商。

更糟的是,中国还拥有相当于两年进口量的战略储备,完全不用担心供应问题。这种多元化供应体系的建立,让美国的农业牌彻底失效。

关税武器也开始反噬。

美国消费者承受了高额关税成本的92%,沃尔玛货架上的微波炉比三年前贵了四成。更让美方头疼的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实施的一些关税超越了职权范围。

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美国财政部可能面临高达7500亿至1万亿美元的退税责任。

从"老大"到"学生",这个转变有多震撼

在大洋彼岸,另一种声音正在响起。

中方代表团的底气,显然比美方足得多。谈判桌上,中方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准备充分,专业冷静。他们手里有几张关键的"王牌"

第一张是稀土,这种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中国拥有全球90%的精炼产能,美国国防工业和高科技制造业严重依赖它。F-35战机的400多种组件都需要中国稀土,这种依赖关系让五角大楼夜不能寐。

第二张是贸易多元化,中国对东盟、欧盟、非洲等地的出口都在增长。

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也在提升,去美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战略布局的前瞻性,让美国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张是市场反应,谈判当天全球市场的表现说明了一切。

欧洲股市上涨0.8%,离岸人民币汇率趋稳,国际油价止跌回升,A股新能源板块提前上涨。市场用脚投票,显然对中方的表现更有信心。

特朗普试图打造的对华施压联盟也应者寥寥。

他曾要求欧盟、G7及北约等盟友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但换来的却是集体沉默。这使得他"多对一"的策略彻底落空。

在最需要集体力量的时刻,美国发现自己陷入了孤立。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还欢迎外国公司带着资金和技术专家来到美国,帮助培训本土员工。但问题是,在美国当前的移民制度和政策环境下,有多少外国公司愿意当"免费教练"

韩国工人的遭遇已经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

不久前,美国移民执法人员在佐治亚州对韩美合资电池工厂进行突袭,逮捕了475人,其中317名韩国公民被用手铐脚镣锁住,像犯人一样被关起来。

这种事件让所有外资企业心有余悸,谁还敢轻易相信美方的承诺?

大国博弈的"新剧本"正在上演

马德里谈判的真正看点,其实不在一时的唇枪舌剑。

它更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美国当前的战略困境。精心设计的外交高压,掩盖不住内部经济的脆弱。

特朗普自相矛盾的战略构想,则进一步削弱了其全球领导力的一致性与有效性。

这种"变",更多可能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策略上的缓冲。

他或许意识到,单纯靠强硬和喊话,并不能让中国屈服,反而可能让美国自己受伤更重。几次谈判下来,甚至有报道说,美财长都承认美国在某些方面"没牌打了"

中美在马德里的这轮谈判,足以证明一个事实。

美国一家独大、单方面定义规则的时代正在过去,多极化世界的趋势愈发明显。谈判桌上的较量,不仅仅是关税数字的增减,更是国家实力、战略定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比拼。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戴维·韦塞尔分析认为,美方在谈判中的"时间窗口正在缩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指出,中方在谈判中展现了"战略定力"。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大国博弈中,实力决定地位,地位影响态度

马德里会谈后续进展也在证实这一点:美方表示将在10月中旬举行第五轮会谈,TikTok运营许可再次获得90天延期。这些都透露出美方的妥协信号。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关税政策调整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成为关键变量。

如果美方真想解决问题,就要拿出诚意来。否则,等到11月关税暂停期一过,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会再次升级。但这种可能性正在降低,因为现实正在教育美国

这场谈判,连同近期中美两国国防与外交高层之间频繁的电话沟通,都预示着一种新的常态。

未来的中美关系,注定将在强势姿态与结构性困境的反复拉扯中,走向一个更加复杂但也更加现实的未来。

结语

马德里的6小时,见证的不仅是一场贸易谈判,更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缩影。

当美国开始承认"需要学习"时,多极化世界的趋势已然不可逆转。中美关系正从"零和博弈"走向"合作竞争"的新常态。

面对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你认为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财经   中美   财长   美国   眉头   网民   小时   马德里   中国   美方   关税   中美关系   中方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