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南阳晚报》发布一篇名为《市博物馆在整理研究卧龙岗碑刻时有重大发现——两通碑刻,再证“躬耕于南阳”》的文章,其中讲述了“汉诸葛武侯像碑”发现的过程。文中写道:“近日,南阳市博物馆在整理研究卧龙岗碑刻时,又有重大发现”,介绍有一块碑叫“汉诸葛武侯像”碑,碑上刻有“迁于宛,隐居躬耕”的碑文,更是“明确”指出诸葛亮躬耕地就在今天的南阳……”。文中表示此碑刻位于武侯祠内,上面的诸葛亮画像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此后在南阳博物院网站文创研学板块,于2021年4月15日发布一篇文章《孔明拾像》,文中对“汉诸葛武侯像碑”进行了说明,将该画像命名为“清•郭述文绘汉诸葛武侯像”,并解释“此碑藏南阳武侯祠,为清代卧龙岗旧物,2000年前后出土,复立于亭中;这是目前所见的一幅诸葛亮动态图,诸葛先生羽扇纶巾,左脚前伸,右脚后跟已抬起,一副前行姿态。”这些内容,都被南阳网友作为“躬耕于南阳”的证据,并以此来挑战国家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的历史定论。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笔者长期研究诸葛亮躬耕地历史,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诸葛亮“迁于宛”的任何记载。这碑来路不明,让人产生怀疑。为了探寻事实真相,于是带上疑问查询了大量关于“汉诸葛武侯像”相关资料,并逐一展示。
我们先来看看此画作者郭述文的生平。郭述文(1916-2011)系河南省开封市人,现代画家,河南省文联美术会员。其生平轨迹清晰可考:1916年1月出生,1939年投身教育,抗战时期改学中国画,1940年创作一副诸葛亮画像(后被南阳武侯祠命名为“汉诸葛武侯像”),1953年参与筹建河南省美协,1983年离休,2011年逝世。其代表作《志愿民工》入选新中国第一届中国画画展,绘画风格融合传统与现代,擅长人物动态表现。
关于近现代人郭述文创作诸葛亮画像的记载,也在2004年出版的《开封市志》中查询到。2004年版的《开封市志》第7册第39卷人物第326页郭述文生于1916年1月,1940年为南阳诸葛庵画诸葛亮像一副,被刻板拓印成画,流传南阳、洛阳等各地旅游景点。2015年柳玉东先生编撰《卧龙岗武侯祠碑刻附录》一书中,也对此郭述文画进行了说明。该书《南阳卧龙岗碑林现当代部分碑刻一览表》中,将郭述文“汉诸葛武侯像”列在其中,说明南阳地方文化学者柳玉东也认可郭述文“汉诸葛武侯像”是近现代作品。2020年11月13日,微信公众号“文化影响力”发布南阳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会长张晓刚 文章《留意“卧龙”(二)》,文中也直言“今卧龙岗拴马亭“汉诸葛武侯像”复制于此张拓片”,可见南阳地方学者张晓刚也认可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碑是根据郭述文现代画而复刻的,并非清代旧物,也不存在2000年左右出土。
另外,在南阳地方学者石小生《闲话诸葛亮躬耕》一书中也提到“汉诸葛武侯像”碑。2011年4月,南阳地方学者石小生在网络上偶然发现一张标注为“汉诸葛武侯像碑”的照片,随即组织团队赴荆州考证。在荆州博物馆外边的开元观墙边,他们发现了该碑刻。经石小生及同行古碑专家现场鉴定,碑刻刀锋清晰,风蚀程度与周边1980年代复制的关羽“诗竹”碑、《汉寿亭侯像》碑完全一致,推断其年代不超过50年。
荆州博物馆时任馆长证实,此碑为1980年代三国文化展期间,为了展示效果,便从各地,如洛阳关林及其他武侯祠收集一些的图画,刻成石碑进行展示。其中,洛阳关林等地方便把郭述文1940年创作的“汉诸葛武侯像”送过来,荆州方面便将图刻成碑刻,展览结束后,认为这些新刻的碑刻丢弃可惜,便弃置于博物馆外边开元观墙边。后碑网友发布网络,2011年石小生带队在荆州考证,该碑与关羽“诗竹”碑、《汉寿亭侯像》碑材质、形制、风蚀程度完全一致,认定为现代碑刻。
查阅经过大量资料后,关于郭述文“汉诸葛武侯像”碑的情况,终于真相大白了。1916年出生的郭述文,1940年郭述文画了一副诸葛亮画像“汉诸葛武侯像”在南阳、洛阳一带流传。1980年代该图画被荆州收集,然后刻成碑刻展览,展览完觉得丢掉可惜,便立于墙边。南阳方面发现后,于是在2011年—2012年间,根据“汉诸葛武侯像”复刻一块石碑,立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2012年,南阳晚报报道“汉诸葛武侯像”碑是“近日”发现的,并作为诸葛亮“躬耕于宛城”的证据。2021年,南阳市博物院文章,将此郭述文的诸葛亮画像命名为“清郭述文汉诸葛武侯像”。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