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至
“贴秋膘”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老话说“秋季进补,冬来无病”
但盲目地进食大鱼大肉
可不是明智之举
那么,到底该怎样科学“贴秋膘”?
为什么要“贴秋膘”?
“膘”,可以理解为肥肉或脂肪。古时,人们认为夏季会使食欲降低,体重减轻。在秋天时,要进补回来,目的是增强体质过冬,于是便有了“贴秋膘”的民间习俗。
“贴秋膘”因人而异
体重偏低、体质虚弱的朋友,是可以“贴秋膘”的。但是,有一部分人群并不适合“贴秋膘”!
1.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
盲目贴秋膘、热量摄入大幅增加,会导致疾病加重。这类人群平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低热量、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食物,不可刻意增加进食。
2.老年人和儿童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退,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如果短期内大量进食肉类,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这类人群平日可以适当吃些有助消食、健脾的食物。
3.脾胃虚弱者
脾胃虚弱的人,本身消化功能就比较弱,若进食过多肉类,会突然加重胃肠负担,进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此,这类人群平日饮食应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暴饮暴食。
如何科学“贴秋膘”?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如今,人们早已不用依靠厚脂肪来抵御寒冬。因此,“贴秋膘”不一定非得吃肉,饮食选择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才是最优选。
1
适当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其中,每周最好吃2次或300~500克的鱼,蛋类300~350克。
2
均衡分配
建议将肉类摄入均衡分配进三餐,即每餐摄入约50克肉类,相当于手掌心大小。
3
肉类选择
多选择鱼类、禽类等白肉,少选猪、牛、羊等红肉,尤其要控制肥肉的摄入量。
4
控能量
少吃油炸、油煎、甜点、糖果及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品。
5
重营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绿叶菜、番茄、苹果、梨等),同时增加全谷物、粗粮杂粮和薯类的摄入,如燕麦、荞麦、玉米、红豆、红薯、山药等,以获取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植物化学物,有助于健康体重管理。
6
多活动
减少久坐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如跑步、游泳等,通过合理运动,提高新陈代谢率,有效增加肌肉量。
7
多喝水
秋季气候干燥,充足且合理地饮水十分重要。建议定时喝水,每天至少喝7~8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白开水是饮水的最佳选择。
科学“贴秋膘”
不是盲目进补
而是顺应时节的节奏
给身体恰到好处的滋养
来源: 北京世纪坛医院、广西疾控
声明: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