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面对年年有“新秀”的湖南餐饮,你是不是也时常有这样的感受:虽然品牌层出不穷,但越来越像一阵风,吹过就算。
去年收藏的“各大博主推荐”“明星打卡”“平均等位两小时”的热门品牌,再看时已“查无此人”,原门店地址也早已改头换面;
半年前顶着“餐饮黑马”“餐饮新机遇”、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热门品类,如今已经销声匿迹,仅存的门店数量也仍然在急剧下降;
上个月才听同行们说起的网红餐厅,再搜索时已经“歇业关闭”……
生命周期短,并非某个地方的“特例”,而是餐饮如今血淋淋的事实。在美团《中国餐饮2018数据》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508天;在中国餐饮协会《2023年度行业白皮书》显示,餐饮门店存活周期仅有16.9个月。
再看那些“10年”“15年”的老店,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未必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却是每一个你需要待客、聚餐、放松的首选项。

瞬息万变的餐饮市场,为什么他们能坚持下来?
曾几何时,“招牌菜”“爆款单品”成为餐饮老板们最爱的词汇。在这个短视频都只肯刷三秒钟的时代里,厨师们也想要做出一道惊天地泣鬼神的辣椒炒肉,瞬间吸引住食客们的吸引力,希望能够用这样的印象标签,快速留下印象。
于是这些年,餐饮行业开始流行在某个品类“占山为王”,“吃鱼就到xxx”“吃蛙就到xxx”“xx菜品开创者”“xx小炒专家”等等宣传屡见不鲜。
相较于当下热衷贴标签的“网红玩法”,反倒是那些老店,他们虽然也存在热卖菜、畅销菜,但却不完全通过所谓“招牌菜”来吸引客流。
以长沙为例,平台收录10年以上的餐厅中,好评排名前10的餐厅中除了一家“张氏父子常德肠子馆”之外,像新长福、南景饭店、31号公馆之类,你几乎无法在店名或品牌名字里读到更多菜品信息,但他们却是不少食客心中的“白月光”。
尤其那些“年龄”超过15年、常年存在于各路“好吃鬼”收藏夹的门店,如兴汉食府、梓红酒家、三味楼、娟娟餐馆、金利来酒家、天下客饭店、辉姐饭庄等等,若不是有前人探路,你甚至无法凭店名一眼辨认出他们做的到底是湘菜还是其他。
看起来,老店们似乎更侧重于做全能选手,而非单项冠军。但这也许正是他们“长寿”的关键逻辑:不靠某一道菜品去快速拔高顾客的期待,而靠相对丰富的产品和稳定的出品,以适配更大的客群。用某位老板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短板,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有趣的是,观察这些存活十年以上的餐饮门店,会发现一半以上是单店和市井小馆。除了冰火楼、秦皇食府等老牌餐饮之外,更多的则是那些市井色彩强烈的益华家菜屋、地道湘厨、天烨餐馆等。
一位餐饮老板曾在“湘菜人微报”采访时说“门店开到三到五家时,是餐饮企业风险最大的时候”,其中正是很多餐厅和品牌开着开着就不见了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能够把品牌做大做强,是每一个餐饮人的终极目标,但创业游戏的难度,往往也会随着品牌的扩大指数级上升。个人和团队的能力匹配度、市场的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寿命”;而餐饮一旦开始连锁,也会遇到决策链条长、调整难度大的问题,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显得笨重。
小店的灵活性和优势,在这类老店身上得到体现:食材采购可以更精细,菜品制作可以更专注,服务管理可以更直接。更重要的是,他离消费者更近,能够随时感知消费需求并马上做出调整。
虽然热门商圈、购物中心有着更大的人流量,尤其对于新兴品牌有着巨大吸引力,但“来得快”意味着你必须时刻紧跟市场风向,否则“去得也快”;反倒是那些隐身于街巷之中的“小草”,有着更强的生命力。
从老店们的命名逻辑里,隐约透露着“长寿”优势:水库十五栋饭店、陆拾壹栋家菜馆、40栋家菜馆、曙光酒家、牛角塘私房菜。
他们都是选在人流集中的生活居住区域。

毫无疑问,这类社区型餐饮除了租金成本、灵活的经营时间等优势以外,核心是稳定的熟客经济。“湘菜人微报”采访过不少此类门店,他们几乎都表示过,顾客中回头客占比超过六成,甚至有不少家庭的三代人都是餐厅的常客。
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任何营销活动都难以取代的竞争优势。这种深厚的客群基础,是老店们能够抵御市场波动的关键,无需投入高额的营销成本、也不用依赖低价的促销手段,也能保持顾客的“基本盘”。
有意思的是,这些老店在门店面积的处理上,并非时下餐饮创业流行的100平米“小而精”,也不是大佬们动辄一掷千金、动辄上千平米的“品牌旗舰”,在通过外摆、门面扩充等方式调整后,更多的依然是集中在500平米上下——没错,这依然是主流。
“小店模型”核心追求的是高坪效和快速复制,“大店旗舰”则是资本雄厚的品牌为了打造标杆旗舰、制造话题而进行的战略布局。他们并非餐饮行业的常态,与“老店”们强调的体验感并不相同。
而500-800平方米的区间,则是经过市场验证的“黄金区间”。他能够方便餐厅设置合理的功能分区(如包厢、卡座、散台等),又不至于因面积过大导致租金和人力成本不堪重负。如今能够做到人气和口碑双丰收的鸿先阁干煸虾、铁胖子长沙菜等诸多门店,正是处于此“黄金区间”。
这些经营了十年、十五年甚至更久的餐饮门店,它们或许没有网红店的一时风光,却有着扎实的内功和坚韧的生命力。
看似“佛性”,其实是一种不盲目、不跟风的智慧,是用好食材、好味道、好故事,在消费者心中筑起了一道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