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公共外交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持续发力服务中国外交?5月19日,“第四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续聘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学界、政界、企业界的80余名代表围绕“AI时代的公共外交:变革与发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承办。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方式,加剧信息生态的复杂性,影响着公共外交的格局与走向。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副理事长兼院长王凌宇表示,在进入全息化信息交互时代后,公共外交工作将在智能化传播的新体系中开展,学校将依托工科优势与国际化办学传统,在多个领域全面推进AI时代的公共外交工作。
在主旨发言环节,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黄仁伟、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和中国社科院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黄平分别发表演讲。黄仁伟在题为“中美科技优势比较及科技外交前景”的报告中,提出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二者合二为一的“数智化”概念,认为谁抓住数智经济的先机,就掌握了未来世界发展的钥匙。冯绍雷作题为“中美俄三边关系视角下的AI时代公共外交”的报告。他结合亲历的案例,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交往方式将更加丰富多彩,AI对国际政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黄平的报告主题是“外交,外事,外宣:加大统筹,用活资源”,他结合人工智能使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的特征,强调公共外交应更加注重协调与合作。
论坛最后,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周汉民作总结讲话。他认为,人类社会行将进入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AI+”将成为一种趋势。人工智能不仅要“向上”发展,更要“向善”,为人类幸福服务,AI时代的公共外交将大有可为。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大国科技竞争乃至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变量,将促进公共外交主体的多元化,中国必将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持续发力。最后,他强调人工智能和科技外交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寄语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久久为功,持续为公共外交事业作出贡献。
更新时间:2025-05-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