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热气的肉丸,看起来弹牙又鲜香,米糕切得整整齐齐,糯叽叽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掏钱。有的老人一边买还一边说“这东西口感好、不粘牙、小孩爱吃”,可就在这些看起来正常不过的小吃里,有些竟然悄悄加了硼砂,一种本该出现在工业车间、而不是出现在你家饭桌上的化学品。
硼砂是干嘛用的?它确实有用,比如用来做清洁剂、灭虫剂、玻璃原料、焊接助剂,听起来很专业对吧?但它不是调料,更不是食材,它本身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却对人体有毒。
在国家明文禁止用于食品的“黑名单”上,硼砂榜上有名。而现实却是,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让食物口感“更弹、更爽”,明知道不能用还是偷偷放。吃进嘴的时候也许只是觉得比别家的“好吃”,可身体不是傻子,它在默默承担风险。
长期吃含硼砂的食品,到底会出啥问题?先不讲那些极端例子,就说普通人常见的症状:头晕、呕吐、腹痛,肾功能紊乱、肝功能受损。这些事不是说吃一次就发生,但吃得多、吃得久,谁都躲不过。
有研究显示,成年人一次摄入0.5克硼砂就可能中毒,而儿童的中毒剂量更低,甚至0.1克都可能引发急性反应。而且这东西不容易排出体外,吃一次可能没事,吃十次、百次之后,身体里的毒素就可能慢慢超标。
要说更吓人的,是中毒后的后果不容易发现。有些人以为就是普通的肠胃不适,等到检查才发现肝脏已经出了问题。更严重的,有的病人发展到意识模糊、抽搐,进医院才搞明白原来是硼砂惹的祸。
这就像一颗埋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只知道早晚会出事。医生常说的一句话是:“毒性累积才是最致命的”,而硼砂就是典型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要命的毒素。
别小看那些年糕、米粉、肉丸,这些弹性好的食品里最容易被加硼砂。原因也很简单,放了硼砂之后,食物不会很快变质,卖相更漂亮,吃起来口感更有“嚼劲”。对商贩来说,这种好处太诱人了。
但对吃的人来说呢?那是拿自己的健康换商家的利润。国家监管部门每年都在查,一年查出好几批非法添加硼砂的产品,很多就是在集市、小作坊或者学校门口的小摊贩中发现的。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因误食含硼砂食品而引发的中毒案例逐年上升,尤其在一些城市的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地摊区域更为严重。
抽样数据显示,有15%以上的街边小吃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硼砂残留。虽然这个比例听上去不高,但考虑到每天吃这些小吃的人有多少,就知道问题严重了。尤其是孩子,最容易受害,身体还没发育完全,解毒能力差,一点点毒素可能就能出大问题。
有些人说,那能不能少吃点?问题是,这东西不是你想少吃就能少吃的。它没颜色、没味道、溶于水,根本分辨不出来。吃下去根本没感觉,等有感觉了,往往就已经晚了。
而且一旦进入体内,硼砂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主要沉积在肝、肾这些“代谢工厂”里。如果摄入量大,就可能发生肾衰竭、肝损伤,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不只是食品,有些人还会用硼砂来做“史莱姆”,就是那种黏黏糊糊、孩子特别喜欢玩的玩具。在自制视频教程里,有人推荐直接拿硼砂兑水做成液体黏合剂,结果孩子一玩就手红、皮肤过敏,甚至起水泡。
这东西明明是工业化学品,偏偏还有人当成家庭玩具材料用。更有甚者,网络上一些所谓“偏方”中,竟然还有用硼砂治口腔溃疡、牙痛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也不符合任何医学指南,属于严重的误导行为。
医生表示,硼砂的毒性不仅体现在中毒,还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水平紊乱。有些研究还发现,它可能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影响,比如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
女性摄入后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卵巢功能紊乱等问题。这些后果不会立刻显现,但时间一长,身体一定会出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些损伤大多是不可逆的,意味着出了问题后想恢复很难。
在检测技术上,目前确实有一些方法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含有硼砂,比如姜黄试纸、化学比色法等。但这些方法并不适合普通家庭操作,门槛高、步骤多、设备要求严格。
所以从消费者角度讲,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避开高风险食品来源,别买那种来历不明的散装食品,尤其是街边摊、校园门口这种不受监管的区域。有人不信,说吃了那么多年都没事。那只能说是幸运而已。
医学统计中,有太多例子证明慢性中毒的隐匿性,尤其是那些三四十岁突然查出肝肾问题的人,医生问起饮食习惯时,才发现他常年吃某种加工肉制品或是某地小吃。这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不要觉得中毒是遥远的事,它可能就在每天那顿“方便”的饭菜里潜伏着。
监管在加强,执法也在推进,但总有漏网之鱼。关键还是消费者得自己上心。别因为一口好吃的,搭上了健康。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很多添加硼砂的小吃价格还特别低,五块钱一大袋,吃得人开心,卖的人高兴,最后受伤的是肝,是肾,是人的一辈子。
社会节奏快,很多人没时间做饭,就指望外卖、便利食品解决问题。问题是,快捷背后也可能藏着陷阱。尤其是家长带孩子外出,看到孩子吵着要吃某种小吃,就随手买了。这一念之间,可能就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身体状态。吃的东西必须得有基本底线,那就是安全。不安全,再便宜也不该碰。
还有一点,不要迷信那些“传统偏方”或者“老经验”。以前农村用硼砂保存咸鸭蛋、腊肉,但那是物资短缺时代的权宜之计,不是今天继续使用的理由。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更高了,不能再用落后的方法对付新问题。老办法不一定就对,特别是涉及到健康的,必须用科学态度来对待。
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学会看标签、查信息、关注监管通报,不要再盲目相信“人多就说明没问题”的逻辑。食品安全不是靠眼睛看,是靠标准守的。一个健康的社会,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健康多走一步的社会。
吃是人生头等大事,吃得好、吃得安全,本来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在商家为了利润铤而走险、监管还不够完善的现实中,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辨别力。硼砂也许不是唯一的问题,但它确实是一个足够大的问题。别等身体给出警告,再来后悔曾经的忽视。
参考文献:
[1]丁华,张林.硼砂的毒理作用与食品安全问题[J].食品工业,2021,42(6):217-220.
[2]韩志强.食品中硼砂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3):311-316.
[3]王敏,刘东辉.硼砂中毒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11):1589-1593.
[4]宋丽君.我国食品中硼砂非法添加现状与监管建议[J].食品科学,2022,43(8):287-292.
[5]李建,杨洋.儿童摄入硼砂风险评估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58(1):54-59.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