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有一句话叫“得公屋得天下”,可见公屋对香港人是何等的重要。在香港这座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公屋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截至2025年7月,香港79.6万个公屋单位承载着超200万人口,相当于每3.5个香港人中就有1人居住于此。月租2000港元的公屋与月均破万的私人楼宇租金形成鲜明对比,催生出独特的“公屋经济学”。
“住在公屋,每月收入2.2万港元,支出几千元房租,剩下的钱可以存起来,时不时去深圳玩。”一位公屋居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引发数万点赞。这种“低负担、高储蓄”的生活模式,甚至催生了“公屋赢家”的调侃,相比背负数百万房贷的私楼业主,公屋住户被戏称为“人生赢家”。
所以如果公屋是许多香港人的“命根子”,倘若有朝一日被没收了,那肯定极为伤心。近日有个香港女导师在公屋过着节水省电般的“原始生活”,香港屋房委会认为她占房不住,于是把公屋没收,引发一场官司。
这位住在香港天水围的小提琴女导师邓慧贤,因为公屋被没收将她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还自称让她萌生轻生念头。
这变故的源头,是房委会以她18次突击家访无人在家,且水电费为零为由,收回了她的公屋。这决定如同晴天霹雳,让邓慧贤陷入了绝境。她先是向房委会上诉,可惜败下阵来。不甘心的她,于7月16日站在高等法院,自行应讯提司法覆核,其胞妹也在旁协助,为她加油打气。
法庭之上,邓慧贤娓娓道来自己的生活状况。她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家里没电视机、没WiFi,连家居电话都没有,雪柜也不插电。她解释道,香港夏天夜间气温平均26度,和机电处建议调校冷气的25.5度相差无几,所以夏天根本不用开冷气。至于平日早出晚归没遇上房委会家访,那也是为了生活奔波,实在无奈。
可房委会并不买账,质疑她是否真的住在单位里。暂委法官林展程也抛出问题,询问房委会是否曾午夜家访。房委会称出于安全考虑从未进行,还坚称邓慧贤仍未能证明自己住在单位。法官表示会在2个月内下裁决,这让邓慧贤心里悬着的石头,一时半会儿还落不了地。
林官开庭时,先让邓慧贤澄清单位是水掣坏了还是水表坏了,毕竟她之前有两个说法,房委会质疑她混淆视听。邓慧贤赶忙解释是水掣坏了,还说调查时段要照顾母亲,所以用水量低。她气愤地指出,房署仅凭水电用量低、交租地点、出入境纪录就判断她滥用公屋,这些哪算得上直接证据?
邓慧贤着重强调,自己确实在单位睡觉,只是少用水电而已。她紧张之下曾向房署职员说错会煲水,后来在委员会上诉时已澄清没煲水。她还埋怨房署没入屋看单位设计,就不相信她少用电。
说起家中的电器,邓慧贤更是有一番“独到”解释。她家中电灯是2023年购入的,充电后“到依家都唔使再插电”。家里没那些现代化的娱乐设备,手机也在工作地点充电。她还会去胞妹家中洗澡和洗衣服,自嘲“唔系行时装路线”,衣服够替换就行。
邓慧贤的胞妹也在一旁力证姐姐生活节俭。她表示,两姊妹在公屋家庭长大,节俭惯了,自己也不开冷气。她认为房委会不应罔顾个别情况,有责任作全面调查。很多人都要外出工作,突击家访却选在平日,这合理吗?她还气愤地说:“如果我姐不是在单位居住,我们无需要无中生有咁,去做咁多嘢。我们唔知有咩证明家姐真系喺单位。”即便提供八达通纪录,在她看来也无法证明。
然而,会方也有自己的说法。林官指出,本案不是刑事案,邓慧贤有责任向上诉委员会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住在单位。林官关注房委会得知邓慧贤声称早出晚归后,仍没有在凌晨家访是否调查不全面,还问:“如果佢凌晨1点喺度,(早出晚归说法)可能可信喎?”房委会则称,凌晨家访有安全性考虑,还强调邓慧贤有近半年用水量是零,多日零用电量,上诉委员会决定已考虑一篮子因素。林官又问有无其他“悭水悭电”例子,律师称邓慧贤需说服上诉委员会接受其低用量,可她至今未能自证。
邓慧贤则指房署决定涉程序失当,完全罔顾她须照顾家人而早出晚归的实际情况。她解释自己节能,家中没电视机,拔掉雪柜电源,夏天开窗睡竹蓆拨扇,再加上当时水表失灵,水电费才偏低。可房署这一决定,让她蒙受严重精神压力,甚至一度萌生自杀念头。她满心期待法庭能推翻房署决定,还她一个公道,同时就精神损失给予合理索偿。
对于这场公屋风波,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究竟会如何收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对此大家支持哪一方呢?欢迎留言评论!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