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六十不走三亲,有人说,这是老一辈人的规矩;有人说,这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慰。其实,谁又不是在生活里摸爬滚打,看尽世态炎凉,才懂得“亲”的意义何其深重?
年岁渐长,很多事情都变得通透了。年轻时拜亲访友,串门热闹,总想把日子过得风风光光,可到了六十上下,忽然觉得,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像春草秋雨,时而生发,时而凋零。
你说走亲不走亲?有时候,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有些亲戚,三年不见像隔了一代;有些亲戚,碍于礼数,哪怕不是很亲,也总要敷衍一个聚会。一到逢年过节,家里的长辈就操心:今年还要去走那三亲吗?
其实,六十之后,亲情更需要细水长流,不在乎形式,更重在心意。就像《诗经》里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的亲情,是不言而喻,是患难相携,而非只在节日里热闹一番便算有情有义。
想起小时候,家里老人总爱说,“亲不走不亲不亲”。那时听不懂,只觉得家里来客就是幸福。可慢慢长大,才明白,有的亲戚,嘴上挂着“亲”,心里却未必有你。人越老,越怕假热情,越懂真冷暖。六十岁以后,更多的是岁月的沉淀,也是对自我的呵护。不是不愿走亲戚,只是不再愿意违心、不再强融不合拍的人情,给自己添堵。
很多人也许会感觉,逢年过节不走亲,怕别人说闲话。其实,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无需再为外人的目光而活。你来了,他们未必高兴;你不去,又有人唏嘘。人生在世,不过坦坦荡荡,顺心而活罢了。正如杜甫所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有些情分,淡了别强求;有些缘分,散了不用痛惜。该来的自会来,该走的终须离去。
六十以后,更懂得了家庭的意义。儿孙膝下,家人团圆,就是最好的归宿。有时一桌饭吃得热乎,胜过千言万语,胜过无数礼数。有人常说,老人年纪大了容易孤独,其实,最温暖的陪伴,是家人的默默守护和理解。
经历过大风大浪,眼看儿女成家立业,老伴在身边,一场小病都能牵挂半天。这时候,就不再计较那些表面的应酬。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连四海亲朋都未必陪你到最后,还不如珍惜身边人,把心思用在真正关心你的人身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自我或冷漠。有些亲戚,如同老树根系,虽不常见,却始终在心底滋养着彼此的情感。偶尔想起,拨个电话问候一句,也是一份温暖。归根到底,亲情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刻意维系,只要彼此记得,心里留有座位,便是最好的答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六十后的世界,是一场回归,是懂得把复杂变成简单,把远处的烟火收进眼底,把亲情慢慢熬成清茶,淡而悠长,温而不腻。
所以,过六十,不走三亲,是一种选择,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是让心灵回归宁静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相互包容,便是最大的温暖。家始终是那片港湾,外面的风雨,再大也不怕。愿你我都能在岁月深处,活得自在安然,把该走的亲情走下去,把必须放下的,也轻轻地归还时光。
愿岁月不扰,余生安好。让爱与善良成为心里最柔软的角落,让亲
情随心而动,随缘而行。如此,便是最美的风景。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