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地质矿产行业新成果!

来源:【矿业界】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关志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刘国洪介绍“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网 刘健 摄)

“十四五”时期地矿工作有哪些高质量发展成就?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矿业界为您详细梳理了发布会上的要点、重点,一起来看看吧~

“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

持续开展调查监测,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全面摸清了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63种矿产的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油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40多万亩。

坚持绿色开发、综合利用,发布实施了125个矿种的“三率”标准,建成了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加强法治保障。“十四五”以来,我们先后出台修订了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耕地占补平衡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科技支撑。“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崂山国家实验室等获批成立,“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建成运行。

“十四五”期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全力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十四五”以来,新设采矿权5987个。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用地用林用草用海用矿的联动审批,实行了“一站式”办理,全面提高审批效率。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效——

海洋油气成为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我国首艘排水量达42600吨,钻深达11000米的“梦想号”已经正式入列,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爱达·魔都号”邮轮、“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相继建成使用。

“十四五”期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亮点和成效——

围绕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协同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部署实施了68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创造了更多的“绿色财富”。比如,武汉江夏灵山矿区以矿业文化、农田景观为特色,发展多元生态产业,将废弃矿区打造为灵山花境公园。

“十四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的标志性成果——

“十四五”以来,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找矿突破成果,能源资源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主要成果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源矿产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十四五”期间,我们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同时深层煤层气取得重大突破,仅鄂尔多斯盆地就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0亿方,接近过去10年新增总和,这些储量主要是来自大盆地深层和海域深水。新增油气储量的大幅增长,支撑保障了我国石油稳产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2400亿方。同时,铀矿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甘肃泾川和黑龙江嘉荫探获了两个特大型铀矿,夯实了伊犁、鄂尔多斯等5个大型铀矿基地的资源基础,为我国铀矿资源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是大宗矿产方面,老资源基地焕发生机,新资源基地相继崛起。在老资源基地方面,山西孝义铝土矿、山东胶东金矿、辽宁鞍本铁矿、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和西藏巨龙铜矿、多龙铜矿等新增储量都非常可观,大大延长了这些矿山的服务寿命和年限。同时,新的一些资源基地也在崛起,比如云南镇雄富磷矿、青海茫崖深层卤水钾盐矿,特别是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有望成为继山东胶东金矿之后我国又一个世界级的金矿。

三是战略新兴产业矿产也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打造了领先世界的资源供应体系。我们向科技要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加大勘探力度,比如锂矿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资源,我们发现了一个“亚洲锂腰带”,这个腰带从东往西横跨了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个省区,长度达到2800公里,在这个重要稀有金属成矿带上,我们已经找到了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同时,我们还突破关键技术,在钾盐卤水中提取锂资源,在低品位的锂云母中提取锂资源。还有一个重要的矿产是氦气,作为冷却剂、保护性气体,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半导体和航空等领域,我们过去主要依靠进口,现在通过科技攻关形成了在天然气中提取氦气的技术体系,使我们国家的氦气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国内产能可以满足核心需求。

“十四五”以来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主要开展了这些成果——

强化调查评价,动态掌握风险底数。全国1953个受地灾影响的县(市、区)完成了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加强人防技防相结合,提高预警能力。全国有28万名群测群防员,8万余处受威胁人员较多的灾害点布设了自动化的监测设备。

实施综合治理,减轻和消除地质灾害风险。“十四五”以来,自然资源部开展了4.26万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52万群众得到了保护。各地组织了近72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避险搬迁。

文字资料来源:国新网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科技   重磅   新闻发布会   时期   成果   地质矿产   行业   资源   铀矿   储量   自然资源   氦气   矿山   矿产资源   自然   金矿   地质灾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