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7月20号就入伏了,一年里最热、最潮湿的时段要来了。这三伏天,热得让人难受,还容易生病,所以提前做好准备很重要。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入伏前要吃的3样、要忌的3样,还有要囤的3样东西。
入伏前,饮食得清淡、易消化,还得能清热祛湿、保护脾胃。
第一样是西芹炒虾仁
西芹有股清香味,是夏天天然的祛湿菜,口感脆嫩还能解腻;虾仁富含优质蛋白,鲜嫩不腻,老人孩子都好消化。
西芹去筋切小段,放开水里焯1分钟捞出过凉水,能保持脆感;虾仁用一勺料酒腌10分钟去腥。热锅倒少许油,爆香蒜末,倒入虾仁翻炒至变红卷曲,再加入西芹,撒半勺盐、少许白胡椒粉,大火快炒1分钟就可以出锅啦。
第二样,木耳虾皮时蔬饺子
三伏天脾胃功能弱,饺子这种软食就很合适。木耳能帮身体排浊,虾皮钙含量高,小火炒香后有鲜甜味,再搭配菠菜、胡萝卜这些当季时蔬,营养丰富还养脾胃。
调馅时,虾皮先放无油的锅里炒出香味,别炒糊了,放凉后和泡发切碎的木耳、焯水切碎的时蔬拌在一起,加1勺生抽、半勺香油、少许盐,拌匀后静置10分钟让味道融合。
第三样,绿豆山药莲子排骨汤
很多人夏天爱喝绿豆汤,但纯绿豆偏寒,伏天喝多了伤脾胃。加了山药、莲子和排骨就不一样了,绿豆清热但不寒凉,山药能养护脾胃,莲子能安神助眠,排骨的温润刚好中和所有食材的性子,全家都能喝。
入伏前,有些东西和习惯得改改,不然湿气容易找上门。
一忌贪冰饮
冰啤酒、冰奶茶、冰西瓜看着解暑,实际上对身体不好。夏天人体毛孔张开,冰的东西一进肚,脾胃瞬间被“冻住”,运化功能变弱,湿气排不出去,轻则拉肚子,重则整个伏天没胃口、舌苔厚腻。实在想喝凉的,把饮品放冰箱冷藏,别冷冻,拿出来晾5分钟再喝,或者用常温绿豆汤代替。
二忌穿露脐装
很多人觉得伏天热,穿露脐装、露腰装凉快,这可错了。肚脐是“神阙穴”,最怕受凉,伏天空调房、地铁里冷气足,凉气从肚脐钻进身体,不仅容易腹痛、月经不调,还会让湿气在体内“扎根”。穿衣服尽量盖住腰腹,哪怕穿短上衣,也要选能遮住肚脐的款式。
三忌熬夜贪凉
凌晨1 - 3点是肝经排毒的时间,这时候不睡觉,肝火旺了,免疫力就降了。再加上熬夜时对着空调直吹,寒气顺着毛孔往里钻,第二天准保头晕脑胀、浑身没劲。伏天最好11点前睡,空调温度别低于26℃,可以在脚下放个小毯子,护住脚踝不受凉。
提前囤好这3样东西,入伏后用着方便,关键时候还能派上用场。
一囤藿香正气水
伏天高温高湿,出门稍微动一动就可能中暑,头晕、恶心、浑身无力时,喝一支藿香正气水,十几分钟就能缓解。家里有孩子的,可以备藿香正气滴丸,味道温和些。注意别买成藿香正气软胶囊,中暑时起效慢。
二囤纯棉薄袜
空调房里穿凉鞋、拖鞋,脚踝和脚底最容易受凉,湿气就从脚底板钻进身体。备几双纯棉薄袜,空调房里穿上,吸汗又透气,还能护住脚腕的“三阴交”穴位,不让寒气入侵。选浅口的,配凉鞋也不突兀。
三囤密封罐
伏天潮湿,绿豆、莲子、红豆这些养生食材放久了容易受潮发霉,甚至长虫。买几个玻璃密封罐,把食材分装好,拧紧盖子放在阴凉处,什么时候想煮汤了,打开就能用,干净又方便。记得买带硅胶圈的,密封性更好。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