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老年夫妻,不愿意接吻却可以亲热?跟这三个因素有关!

都说:“婚姻的尽头是柏拉图。”

二十来岁结婚,三十来岁生孩子,四十来岁就变成了纯友谊。有事一起扛,生病了相互照顾,父母一起孝顺,孩子共同抚养。

良心还在,道德也还在,只是激情消失了。

脱口秀演员思文就曾这样调侃中年夫妻的婚姻:

“你想找一个异性当你的纯朋友,那你就想办法和他结婚。几年之后你就会发现——太纯洁了,简直一点邪念都没有。”

纯洁的最高境界就是透明,两个人在一块时间长可以透明到什么程度,就是你穿成透明站到他面前,他还会当你当透明。”

“而且他还会说:你看你看,都是好朋友,你这是干啥呢?”

年轻人谈恋爱时激情似火,牵手、拥抱、接吻是最能表达爱情的行为。

尤其是亲吻,当双方充满爱意进行这项活动时,身体里的多巴胺、内啡肽被调动起来,让人能够体会到强烈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不仅如此,在无数偶像剧之中,男女主双方感情推进到顶点,接吻就会成为剧情的高潮部分;

引得无数对于浪漫爱情抱有美好期待的人们脸红心跳。

接吻在爱情中,是具有一种美好的力量的。

可人到中年,接吻、性生活、互诉爱意这些能够增进夫妻感情的行为频率却大幅下降。

甚至两个感情甚笃的夫妻,日常互动也像亲人一样,会关心你有没有着凉、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工作压力;

却不会再产生其他亲密行为,包括亲一下脸蛋。

当婚姻步入中年,为什么伴侣们不再接吻了?

形象焦虑

前段时间一些“男人的花期为什么那么短”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爆火,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爸爸、老公旧照和现况的对比图。

有的父亲在没有滤镜、美颜的黑白照片也帅的令人发指,镜头一转却看见一个大腹便便满脸皱纹的中年男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有些老公年轻时的颜值可以去拍电视剧,往那一站就是标准的衣服架子,再一看现在的样子:

头发像乱蓬蓬的鸟窝,发福后脸大了整整一圈,胡子拉碴皮肤油腻。

没有人能逃得过岁月的摧残,当年再水灵灵的小姑娘、小伙子,现在人到中年,也开始皮肤发黄暗沉、眼睛布满血丝、身材逐渐走形。

大部分人对于接吻的印象和期待,基本都是一对男帅女美的年轻情侣,最不济也要占了“年轻”两个。

因为只有年轻,才有资格为爱疯狂,只有年轻,才能让接吻变得美好。

而中年夫妻接吻,似乎并不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

曾看过一位网友描述中年接吻:“总感觉吻不下去了,嘴里是菜叶子,肉丝,牙垢,口水,舌苔,吻了个三菜一汤。”

自身外貌的变化、健康状况的下降等等,让中年人牙龈萎缩、牙周疾病、口臭的概率增加。

特别是吸烟人群,口腔环境更是恶劣,因而抑制亲密行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对卫生状况的焦虑。

这时候的亲密行为,早就已经失去了年轻时所能获得情绪上的愉悦和奖励;

你们对彼此的感觉,只剩下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也是最现实的反应。

角色身份让浪漫消亡

都是老夫老妻了……”对于很多亲密行为,人们总会有这样一句相似的说辞。

都老夫老妻了,再这样就会尴尬、丢人、幼稚……

那么从年轻情侣到中年夫妻,人们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首先是浪漫——或者说爱情的消亡。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核心的部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而根据三种成分的有无和强弱,斯滕伯格又将其分类为七种爱情的类型:

喜欢式爱情(仅亲密)、迷恋式爱情(仅激情)、空洞式爱情(仅承诺)、浪漫式爱情(激情+亲密)、伴侣式爱情(亲密+承诺)、愚昧式爱情(激情+承诺)、完美式爱情(三者兼具)。

伴侣们从随时可以退出的情侣身份转变为需要共同承担责任的夫妻身份,身份上的转变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又失去了一些东西。

在文化规范上,接吻是年轻人的特权,中年夫妻应该信任、忠诚、关怀,过安稳的日子,但不应该咋咋呼呼地谈恋爱、搞浪漫。

我们的爱情从激情之爱转化为了伴侣之爱,现在浪漫并不是最重要的,承诺和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也不再是单一的“爱人”,而是合伙人、是队友、是搭子。

对责任的期待值增加,对情感的期待值就会降低。

接吻、拥抱、互诉衷肠这样的行为,已经失去了其象征意义,和烛光晚餐、二人约会等等活动一样,变成了中年人生活中被排除在外的选项。

过度消耗使人“务实”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一提到结婚,就会说“我还想多玩两年”?

因为组建一个婚姻家庭、维护一个婚姻家庭,就是需要无限的付出,需要持续的努力。

长期以来的经济负担、育儿负担、职场压力、生活压力等等,让中年夫妻长期处于心理资源枯竭的状态;

他们恢复力气最有效的手段可能就是躺在床上玩一会手机。

为婚姻准备仪式感、接吻、聊天这样需要投入情绪能量的行为被完全舍弃;

他们变得更加务实,需要的东西也不再是轻飘飘的情绪安慰,而是长久的陪伴,以及为家庭付出努力的之后得到的成果。

当外部资源或者需求(如金钱、压力等)介入原先由固定驱动力资源驱动的行为时,就会导致资源减少在此行为中的投入。

这就是“挤出效应”,我们的生活全部被现实中的鸡毛蒜皮所占据,怎么可能会有多余的心理资源去维持无用的亲密行为呢

不过,失去了这些亲密行为,却不代表着走过十几年风风雨雨的伴侣们不再相爱。

嘴唇是替我们的心脏说话的,如果嘴唇无法表达,心脏所说的话难道就会消失吗?

或许它们只是隐藏在了生病时彻夜的照顾之中,无意识替对方掖好的被角中,饭桌上一道道家常菜里……

这样的爱,不是慢慢消失,而是太久没有被人听见了。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美文   中老年   亲热   因素   夫妻   爱情   亲密   中年   激情   伴侣   年轻   浪漫   资源   透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