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媛与军官私奔,晚年沦为佣人想见儿子,儿子怒斥:你不配

我们经常用舐犊情深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爱,又用虎毒不食子来比喻再凶猛的老虎也不会将魔爪伸向自己的孩子。可见,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是天性。同样,子女也会反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一位民国名媛却被自己的儿子怒斥,想要见孩子一面都难于上青天,这位名媛就是陈芝秀。

我们都说有因才有果,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的孩子宁可背负不孝的名声也要将母亲拒之门外。儿女双全,人到晚年可以安享子女的孝顺时却落到被孩子嫌弃的份,可谓晚景凄凉,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导致孩子不认自己的母亲呢?

一、陈芝秀出身名门,偶遇第一任丈夫常书鸿。

陈芝秀出生在1910年,清末溥仪已经登基两年了,但清朝已经走向了衰亡。陈芝秀成长在民国时期,那时候条件好的家庭会送自己孩子去接受西方教育,陈芝秀的家境优渥,是杭州地地道道的书香世家,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又受到先进的思想影响,陈芝秀很早就表现的非常独立,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当时西方的美术也传入到了中国,陈芝秀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的父母对她的选择给予了强大的支持,所以她成为了美术专科学校的一名学生。

在她14岁的时候,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养母的侄子常书鸿,这位意气风发又谈吐不凡的小伙子就读浙江省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的是染织专业。他对陈芝秀的画作非常欣赏,两人交谈后互生好感。就在他们感情进入佳境的时候,原本已经有婚约的常书鸿毅然决然的解除了婚约,与陈芝秀走在了一起。

在陈芝秀17岁的时候,常书鸿为了能稳固感情在出国之前与她举办了婚礼,两人正式组建了家庭,随后他远赴法国进行了自费留学。作为新青年,常书鸿在学习方面非常刻苦,也极有天赋,当年年底就考入了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进行学习和深造。

为了能与自己丈夫常相伴,陈芝秀也考进了同一所学校,就读雕塑专业,两人毕业后一起留在法国打拼。就在他们结婚后的第四年,他们的女儿诞生了,取了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叫沙娜。

两人在法国的生活越来越好,陈芝秀非常喜欢时尚之都,她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就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常书鸿意外得知敦煌石窟,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打算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国,并投入到保护敦煌石窟中去,他的这一决定成为陈芝秀人生的一大转折。

二、陈芝秀为新欢抛夫弃子。

常书鸿回到国内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时中国已经出现动乱,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作为留法的人才,常书鸿一回国就被任命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教授。当时战争全面爆发,一家人只能随国立艺校一起迁至云南,而常书鸿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代理校长。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家里一女一儿正好凑成一个好字。常书鸿当初的信念依旧坚持着,建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投身到敦煌壁画的保护工作中,并且将妻子和孩子一并带过去。

从小生活优渥又在法国生活几年的陈芝秀,面对这一切的改变无所适从。她接受不了单调的生活,更无法忍受条件艰苦又人烟稀少的戈壁滩。就在此时,国民党军官赵忠清的出现点亮了她的生活,仿佛行走在沙漠中正处于极度饥渴的人突然发现水源一样,两人的感情火速升温。

为了摆脱枯燥又乏味的生活,她做出了大胆的决定,狠心的抛夫弃子和情人私奔。然而好景不长,赵忠清因为国民党节节溃败锒铛入狱。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陈独秀多年依靠赵忠清生活早已经失去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为了能活下去,她找了一位普通工人草草的嫁了。家庭清贫,为了能活下去只能去做女佣贴补家用。

就在她给人打工的时候,意外得知儿子来到杭州探望大伯常书林,为了能见到孩子一面,陈芝秀不断的登门求见,却屡遭拒绝。儿子对当初不顾一切抛弃自己的母亲没有丝毫好感,不管陈芝秀如何哀求都无法打动儿子已经冰封的心。

虽然女儿得知母亲的情况后,匆匆见过母亲并且也时常寄钱给母亲,但是错过的却无法再弥补,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成为陈芝秀一生的遗憾。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管是陪伴子女还是陪伴爱人,都是对对方最大的安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在孩子羽翼未丰之时需要父母的陪伴。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内心才会更坚定,也更有爱他人的能力,更懂得如何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名媛   敦煌石窟   优渥   敦煌   法国   佣人   专科学校   军官   晚年   民国   子女   儿子   父母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