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准备做饭时,当你打开冰箱,看到泛着绿光的牛肉、变黄的西兰花以及长出黑斑的青菜,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些食物变质了,不能吃了,然后下意识地拿去扔掉?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食物,你以为坏了,其实并没有坏,完全可以放心吃,如果真的就这么扔掉了那太可惜了。
一、长出白毛的蘑菇
看到蘑菇长白毛,先别急着扔,其实还可以吃。因为蘑菇本身就属于大型真菌,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蘑菇便会释放出孢子,释放出的孢子会迅速长成白色的绒毛,其又被称为菌丝体。
因此,看到蘑菇表面长了一层白色绒毛,并且这些绒毛用手就能轻轻抹掉或者擦洗掉,而且蘑菇没有异味、软榻以及出水等问题,那完全可以吃。
提醒:如果蘑菇表面出现了黏糊糊的一层,颜色也发生了改变,比如变成了绿色、黄色、蓝色和棕色等,摸起来软塌塌的,闻起来还有股异味,那才是真的发霉了,需要马上扔掉。
二、泛绿光的牛肉
肉类出现绿色或者彩虹色,其实不是变质了,而是一种物理现象,因为肉类包含铁质、脂肪和其他化合物成分,在光线照射到被切割后的肌肉横纹结构和纤维时,就可能出现衍射效应,最终出现各种颜色,比如绿色、橙色和红色等。
有媒体曾做过相关实验,选取了市场上购买的4种不同程度泛绿光的卤牛肉为样品,并对其铅、铬、总砷等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重金属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事实上不光牛肉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肉类都可能泛绿光,比如猪肉、鸡肉和羊肉等,而且熟肉和生肉均不例外。
提醒:肉类出现绿色荧光,且改变观察角度后,颜色依然存在或者没有变色,闻起来还有股异味,则很有可能是变质了。
三、变黄的西兰花
西兰花如果储存不当,花头就有可能发蔫、变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蔬菜在采摘后,其植株仍然在呼吸,呼吸的过程需要不断消耗自身的水分和营养,并产生二氧化碳、热量和水等。
如果恰好温度比较高,热量便难以散出去,植株就有可能因此失水老化,进而导致茎秆软化打蔫,花头也会发黄。
所以,变黄的西兰花是能吃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西兰花口感很差,又柴又没有味道,而且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如果这些你都不介意,那完全可以放心吃。
提醒:如果西兰花颜色变黄,花梗切口部位发黄干燥,并且伴有发黑或者肉茎软烂、发霉和腐烂等气味,那很有可能是变质了,不能再吃了。
四、长“拉链”的番茄
这种长出拉链的番茄又被称为开窗果,主要表现为在果实一侧,从而果蒂部到果顶部有一条细细的、褐色的木栓化拉链状的长线,看起来就像一条拉链在中间将两半果实缝合在一起一样。
这种番茄看起来可能没那么美观,但其往往吸收了更多的水分和营养,所以也更加甜美、多汁。
美国园艺学会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对比了裂果和完整番茄的糖酸含量和消费者偏好,结果发现,裂果番茄中的糖含量更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的风味和香气浓度要比完整果实更好。
提醒:虽然美味,但这些缝隙可能会让果实更加容易受到病菌侵害,所以要尽快食用,防止腐坏。
五、长黑点的小白菜
白菜上长黑点其实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专业点的说法叫“白菜芝麻状斑点病”。黑点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和氮肥的施用量有关,比如氮肥施多了,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小黑点。
白菜上长出小黑点,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美观,但其实对白菜的营养和味道都没有明显影响,完全可以放心吃。
提醒:白菜上如果出现大块的黑斑或者腐烂,那么很可能是在贮存中得了“黑斑病”或者“软腐病”,这样的白菜就不要再吃了。
六、长出暗斑的鸡蛋
鸡蛋长出黑色斑点或者暗斑,一般和色素沉积以及乳头层结构改变相关。比如当蛋壳水分分布不均时,水分难以均匀蒸发,就会在局部蛋壳渗入水分并形成暗斑;又比如夏天温度高,高温热应激会影响蛋鸡对钙的摄入量,从而影响蛋壳质量,引起暗斑蛋的形成。
所以,鸡蛋表面的暗斑和蛋的储存时间、蛋内蛋白、脂肪含量以及蛋黄颜色等品质指标没有直接关系。除了外观上有些不一样,在食品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感风味上和正常鸡蛋没有明显区别。
提醒:真正不能吃的是两种鸡蛋,第一种是散黄蛋,散黄蛋很可能是因为存放时间过久,蛋白结构被破坏了,导致的散黄,如果还有明显异味,那真不能吃了。
第二种则是臭鸡蛋,这种鸡蛋蛋壳一般呈乌灰色,有的蛋壳甚至破裂了,打开后能闻到明显臭味,蛋黄呈暗黄色或灰绿色。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