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模特大赛冠军被网友惊呼:没眼看!赞助商不知道时间和流程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深圳搞了个模特比赛,结果一公布冠军,全网都炸锅了!为啥呢?因为冠军让网友直呼没眼看。网传视频显示,15号女选手是一位看起来年龄偏大的女士,头戴桂冠、身披冠军绶带、手拿冠军证书,在强光下独自走上T台,向观众与评委致谢。

她的体态丰腴,步伐略显拘谨,但是脸上写满了自信和骄傲。对此,不少网友感到震惊:“现在审美已经退化成这样了吗?”也有人提出更直接的猜测:“不会是赞助商老板娘吧?国外比美,这里比后台吗?”

更耐人寻味的是,赛事主办方的“模糊身份”为这种怀疑提供了土壤。据极目新闻报道,这场比赛是由“国际模特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的。联合主办单位有四家公司,协办单位也有三家,但问题是多家联合主办单位对比赛流程“一无所知”,某公司负责人仅因饭局“随手赞助五六千”便成为联合主办,甚至未踏足现场。他甚至坦言,赞助的钱也是通过朋友转给了一位邓女士。这种“挂名主办”的乱象,暴露出赛事组织方的严重失职:当赞助商可以轻易通过资金介入赛事核心环节,当主办方对比赛流程缺乏基本把控,公众如何相信评选结果未被资本或关系渗透?网友的愤怒,实则是对“公平底线被践踏”的本能反抗。

我们当然需要包容多元审美。自信的姿态、独特的气质,本就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15号选手的从容与骄傲,值得被尊重;社会对“非传统审美”的接纳,也体现了进步。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赛事必须建立在公平、透明、专业的基础之上。如果主办方可以随意操纵结果,如果赞助商可以决定冠军归属,如果“多元审美”只是掩盖利益输送的遮羞布,那么任何对“个性”的赞美,都会沦为对规则破坏的纵容。说白了,网友不是怕评委的审美与众不同,而是怕里面存在一些猫腻,而我们真正该嘲笑的,也不是某个选手的外形,不是某个地域的审美,而是那些打着“多元审美”旗号,实则收割流量和利益的畸形赛事,是那些推诿塞责、毫无专业精神的主办方。

因此,真正需要反思的,不是网友的“审美狭隘”,而是赛事组织方的专业失职与道德沦丧。要重建公信力,主办方必须做到三点:其一,公开评选标准与流程,确保评委构成专业独立;其二,严控赞助商权限,禁止资金干预比赛结果;其三,对争议事件及时回应,用证据澄清质疑而非敷衍塞责。监管部门也应介入,对“挂名主办”“买卖头衔”等乱象严惩不贷,让选美赛事回归审美本质。

目前,随着舆论的发酵,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称,组委会已经关注到网络争议,正在梳理相关情况,后续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时尚   深圳   赞助商   模特大赛   流程   冠军   时间   网友   赛事   评委   专业   组织   组委会   主办单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