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总愁科技被“卡脖子”,尤其是越高端的领域被“卡”越严重!
没想到深圳国资早已布局,最近直接亮出 “破局神器”。
它的出现不仅撕开欧美技术壁垒,更让盘活三大万亿市场,真是太解气了……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高端示波器,可它比 5nm 芯片还被欧美严防死守。
瓦森纳协议里单独把带宽超过 50GHz 的示波器列出来,明确限制对华出口,就是怕我们突破后在高端制造领域站稳脚跟。
先看 AI 数据中心,全球每年砸在这上面的钱超 10 万亿,国内像阿里云、腾讯云的大型数据中心,光服务器就有几十万台。
可没有高端示波器根本玩不转 —— 数据在服务器间传输时,哪怕出现 0.001 秒的信号延迟,都可能导致 AI 模型训练出错。
之前某互联网巨头建智算中心,因为缺合格的示波器,只能花 3 倍价格从第三方租设备,光租金一年就花了 2000 多万。
6G 更不用说,未来通信的根基,又是个超 10 万亿的市场。
去年中国移动在深圳建 6G 试验基站时,需要监测毫米波信号的稳定性,可国外示波器要么不兼容国内设备,要么调试周期长达 3 个月。
示波器能把看不见的电波变成直观的波形图,工程师靠着它才能找到信号干扰源,没有它 6G 产业链只能卡原地。
智能驾驶同样离不开它。
比亚迪、小鹏这些车企研发自动驾驶系统时,汽车传感器、雷达每秒要传输上万组数据,信号误差哪怕只有 0.1 毫米,都可能导致刹车延迟。
之前某车企测试 L4 级自动驾驶,因为用的进口示波器突然断供,测试进度直接拖慢了半年。
之前欧美垄断这设备,像美国泰克、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占据了全球 80% 以上的高端市场,咱们想买都没门。
现在深圳国资站台的 “万里眼” 示波器横空出世,带宽直接突破 100GHz,价格比进口设备便宜 40%,还能 24 小时上门调试,直接把壁垒砸开了。
而这次的突破并不是偶然,背后是深圳国资的 “耐心资本” 在发力……
这可不是普通投资,是 “国家队” 盯着卡脖子领域的精准布局。
深圳国资早看清了——硬科技突破靠短期炒作不行,得陪企业长跑。
就像深圳本土的半导体配件厂 “深硅科技”,2022 年刚成立时,连实验室都没建全,核心团队只有 5 个人,主打研发半导体封装用的高端陶瓷基板。
当时没人敢投,深圳国资旗下的 “深创投” 主动找上门,先投了 2000 万建实验室,又帮着对接中科院的专家。
之后两年里,国资基金连投四轮,累计砸了 1.2 亿,硬是把原本依赖进口的陶瓷基板做成了国产替代。
现在产品不仅供应华为、中兴,还出口到东南亚,价格比进口便宜三成,交货周期从 3 个月缩短到 45 天。
他们的打法特聪明:围绕 “20+8” 产业集群(2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8 个未来产业)搞基金群,700 亿本金通过杠杆撬动了近 5000 亿社会资本。
今年 3 月刚揭牌的 50 亿 “赛米半导体基金”,专门盯着半导体材料、设备、EDA 软件三大核心领域。
第一个投的项目就是研发光刻胶的 “科创新材”,直接解决了国内 14nm 芯片光刻胶依赖进口的问题。
更牛的是容错机制,深圳国资明确规定:基金投资硬科技项目,要是盈利了,先让社会资本拿分红,国资只拿基础收益;
要是亏了,国资先承担 50% 的损失。
这种底气,让资金敢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就像 2020 年投的 “微芯生物”,当时公司还没盈利,研发的新药还在临床试验阶段,国资果断投了 5000 万。
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上市,研发的抗癌新药还纳入了医保,成了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现在这盘棋下活了,三大万亿市场全有了突破。
半导体领域最解气,以前 80% 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市场被美日企业占着。
像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咱们只能花高价买,还得看别人脸色。
现在深圳培育的 “中科信”,研发的离子注入机已经能满足 14nm 芯片生产需求,今年三季度订单直接暴涨 300%,光中芯国际就订了 20 台。
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也从 2020 年的不足 20% 冲到了现在的 35%,虽然离完全自主还有距离,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新能源和新材料更惊喜,深圳国资从上游的锂矿资源到下游的充电桩场景全布局。
比如投了 “盐湖股份” 的锂矿开发,又控股了 “盛弘股份” 做充电桩,还帮着搭建了新能源汽车换电平台。
现在这些企业的毛利率超 40%,远超传统制造业 10%-15% 的平均水平,像 “盛弘股份” 的充电桩不仅覆盖了深圳 80% 的小区,还出口到欧洲,成了易方达、汇添富这些大机构的重仓股。
大健康领域也跑出黑马,深圳国资从企业初创期就陪跑。
比如做基因测序设备的 “华大智造”,2018 年刚起步时,研发投入占比超 60%,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深圳国资旗下的 “福田引导基金” 投了 8000 万,还帮着对接了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做临床测试。
现在 “华大智造” 的基因测序仪全球市场份额排第三,研发投入常年超 15%,去年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 50% 以上,成了全球基因测序领域的标杆企业。
我真心觉得,这比单纯砸钱厉害多了。
不是头痛医头,哪里卡脖子就临时抱佛脚,而是提前盯着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布局,比如知道示波器是多个领域的 “刚需设备”,就早早培育本土企业,这思路太长远了。
深圳国资这波操作,真是把 “闷声干大事” 发挥到极致。
没有到处张扬,也没有追求短期政绩,就靠着 “耐心资本” 一点点啃硬骨头。
这不仅是三个万亿市场的破局,更是中国科技从 “跟跑” 向 “领跑” 转变、掌握产业主动权的开始。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