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运签#
凌晨两点,成都一家奶茶店的卷帘门终于拉下。老板盯着手机上的账单:全天流水过万,扣除平台抽成、补贴成本、配送费和物料开支,最终利润栏跳出一个刺眼的数字——400元。他苦笑着给疲惫的员工发完辛苦红包,账户余额归零。“这仗打得赔本赚吆喝。”
同样的剧情在街头巷尾上演。米粉店老板娘徐婷加入平台促销后,外卖单量暴增10倍。备餐台堆成小山,她像陀螺一样转得脚不沾地,忙到下午三点才想起自己没吃一口饭。打印机吐出的订单长得拖到地上,可算完账心凉了半截:单量上去了,利润没影了。
这场席卷全国的外卖补贴大战,表面是消费者的狂欢。骑手们穿梭如风,有人日接百单收入翻倍;商圈奶茶店单量激增,机器从早响到晚。但掀开热闹的幕布,商家正咬着牙扛下所有成本。
记者调查发现,平台大战的“弹药”几乎全由商家补给。某茶饮品牌店长掰着手指算账:一份原价15元的奶茶,促销价压到9.9元,其中平台抽走25%,配送费占15%,再扣除杯子、原料、人工,最后到手不足2元。“单量翻三倍?利润倒缩水六成!”
有人认为,补贴本质是流量劫持。平台用低价绑架商家——不参加活动就失去曝光位,参加了却要承担高额抽成和强制补贴。更狠的是,某些平台将“满减折扣”成本全转嫁给商家,再叠加每单20%以上的服务费,让爆单变成“流血冲量”。
更深层的危机在数据里埋着。某连锁餐饮财务总监透露,促销期间平台暗中修改规则:原本15%的抽成涨到22%,商家补贴比例从5%提到10%。等商家发现订单虚高却利润倒挂,早已骑虎难下。
这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正暴露畸形生态。消费者薅完羊毛转头去下一家,平台收割流量巩固垄断,唯独实体店铺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有的奶茶店周末6个员工干16小时,人均时薪算下来不到15元。“不如去送外卖!”有员工辞职信上这样写。
硝烟散尽后,受伤的总是最底层。徐婷的米粉店已退出促销,尽管订单量跌回原点,但她终于能坐下来吃口热饭。而更多小商家仍在咬牙硬撑,等着看这场大战究竟“烧”死谁。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