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抛出降税条件:将对华关税降至50%-60%,要求中国取消稀土限制。这场瑞士经贸谈判备受全球关注。
就在谈判前夕,中国商务部组织多部门召开打击稀土走私专项会议,释放明确信号: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中方立场坚定。
美方为何渴求中国稀土?中国何以强硬应对?
贸易谈判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特朗普则是那个擅长大开大合的筹码玩家。从最初放话要征收145%关税到如今愿意降至50%-60%,他的态度软化速度堪比华尔街股指暴跌时的恐慌指数。
美国近期经济陷入关税震荡,零售业库存告急,民众购买力下降,这些都让特朗普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极限施压策略。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美方谈判目标已经从最初的"降至60%以下"悄然调整为"50%-54%",这种数字游戏背后是美国经济承受力的真实写照。
然而,特朗普的筹码交换意图却十分明显——用关税降幅换取中国放松对稀土的管制。在谈判前夕,他还突然抛出涉港涉台议题,试图增加筹码。
这种多议题捆绑的谈判术,在中国看来无异于触碰红线,只会让谈判更加复杂化。实际上,特朗普的这些老把戏早已被中方看穿,寄希望于通过高举大棒再示好来获取最大让步的策略,对中国而言已经失效。
美国业界早已看穿这场博弈的本质——稀土焦虑正在美国蔓延。国防部报告显示,从F-35战机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美国军工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
这也正是特朗普急于将关税与稀土管制捆绑谈判的真正动机。但问题在于,中国手握的这张牌,恐怕不是特朗普能轻易用"关税讨价还价"就能换取的。
中国稀土产业的全球地位无可取代,这是美国眼中的"痛点",也是中国手中的"王牌"。数据显示,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60%以上,精炼供应量更是达到惊人的92%。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的60%以
在17种稀土元素中,尤其是中重稀土方面,中国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产业格局,而是经过数十年发展积累的战略成果。
面对美方的关税施压,中国选择了精准反制——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些不起眼的元素名字背后,是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生命线。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加强战略矿产资源管控不仅是对美方不合理加征关税的反制,更是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的必要措施。毕竟,这些中重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军工领域,关系国家安全。
今年1-4月,中国稀土出口总量为18962.3吨,但美国能买到的却少之又少。自从实施管制措施以来,国际市场稀土价格已经翻了三倍。
镝元素价格涨至6180.6元每公斤,铽元素更是达到21814.1元每公斤,创下2015年5月以来单月最大涨幅。美国不得不通过第三国转手或"二道贩子"高价购买,大大增加了采购成本和供应风险。
中国对稀土管控的态度坚决,5月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联合商务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在深圳召开专项会议,明确部署打击稀土走私行动。
会议强调,将重点打击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等典型规避手法,确保国家出口管制目标实现。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中国在稀土管制上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完整的执行体系和坚定的行动决心。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中国的这张稀土底牌,不仅体现了资源优势,更反映了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技术实力。美国即使能找到替代矿源,也面临着技术壁垒和产业链重构的巨大挑战。这正是中国能够从容应对美国关税压力的底气所在。
美国军工产业正面临一个尴尬现实:没有中国稀土,其引以为傲的高科技武器系统可能沦为"花架子"。据美国国防部报告,一架F-35战斗机需要消耗约400-417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需要约4吨稀土。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国军工对中国稀土的致命依赖。
美国军工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近期财报显示,仅仅因为稀土价格飙升,B-21隐身轰炸机项目就巨亏4.77亿美元。更令五角大楼头疼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斗机供应链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缺少关键稀土元素对美军装备性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没有足够的镝元素,尼米兹级航母上的舰载机无法提高磁铁热稳定性,在极端条件下性能持续下降;缺少钇元素,探测系统无法提升雷达性能,大大降低追踪海上威胁的能力;缺少钆元素,核动力系统无法有效控制核反应,长期运行稳定性面临挑战。
美国确实在寻找替代方案,如扶持国内稀土开采、从盟友进口、海底采矿等。但这些措施面临着成本高昂、技术不成熟以及缺乏国际法支持等多重挑战。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评估报告直言,即使全力推进替代方案,美国至少需要5-8年才能初步建立起稀土供应链,而这还不包括提炼和深加工环节的技术壁垒。
美国的困境远不止军工领域。从医疗设备到新能源技术,从高性能电子产品到航空航天,稀土是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共同命脉。
CNN的评论称,中国的稀土管制像一把精准手术刀,切中了美国科技和军工产业的要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美国正逐渐认识到,对华加征关税的代价可能是自身高科技产业的举步维艰。
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企业的焦虑情绪已经公开化。CNN罕见地在报道中直言,中国稀土牌"强而有力",特朗普"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其信誉危机。在上一任期,特朗普曾与中方达成协议后转身毁约,这种"翻脸如翻书"的行为让中国对美方承诺持谨慎态度。
目前看来,美国比中国更为急切。美国零售业因关税叫苦不迭,而中国企业正通过东盟、墨西哥等地的转口贸易规避限制。
华为芯片国产化率已达90%,显示中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正在增强。相比之下,美国尤其是其军工产业,替代中国稀土的进展缓慢,远不如中国克服"卡脖子"问题的决心和速度。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谈判可能会达成某种有限协议。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不得不在关税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而中国则会保持稀土管控的基本框架,但可能在具体执行上预留灵活空间。这种"大让步换小妥协"的模式,反映了双方在谈判中的实力对比和战略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中美在战略资源领域的博弈将是长期的。美国不会放弃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的努力,而中国也会继续强化自身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稀土问题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贸易争端,成为中美科技竞争和战略博弈的重要棋子。对中国而言,稀土管制的价值不仅在于反制美国关税,更在于塑造未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稀土管制成为中国精准反制美国的战略武器。面对关税施压,中方展现出从容定力,用自身优势筑起有效防线。
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中,中国的战略资源地位已从幕后配角转变为台前主角。
未来中国应强化稀土战略优势,还是寻求某种妥协?这考验着国家长远战略智慧。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