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当天上午刚刚出席完某商业活动的94岁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在晚间被证实去世。
这位被誉为“相声活字典”的老艺人,一生低调、德高望重,桃李遍天下。
然而,围绕他的离世,却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舆论波澜——
一场葬礼,一封悼词,几张花圈,引发了关于“礼节”“称谓”“尊重”的全民讨论。
葬礼于7月11日在天津第一殡仪馆举行,现场庄重肃穆。
杨少华的5个儿子悉数到场,其中以次子杨议出镜最多。年纪最大的杨威已70岁,仍高举幡旗跪地长哭“爸爸一路走好”,一度哽咽。
葬礼流程并不复杂,但细节处尽显用心:
花圈数十组,覆盖整个告别厅;
宾客车辆排成三行,从红旗、劳斯莱斯到迈巴赫等高档车穿插其中;
整个送殡队伍严整肃静,有组织性强的传统流程。
来自相声圈的老一辈、中生代及徒子徒孙纷纷出席或送来花圈吊唁。
杨少华是相声“杨派”代表人物。
他出身曲艺世家,年轻时就因“捧哏功底扎实”而闻名。几十年艺龄,他曾与马三立、常宝华、李金斗等名家多次合作。退休前为天津广播说唱团重要骨干。
赵伟州(左)杨少华(右)
他的生前好友李金斗,亲自到场吊唁并接受采访:“杨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老师。”
相声演员“老汪”、王文林等也在现场表示缅怀。
但就在众星缅怀的同时,一件小事却意外成为争议焦点。
赵本山虽未亲临现场,但通过助理委托送上花圈一对。问题出现在花圈的署名上:上书“赵本山老师敬挽”。
公众看到这一称谓后反应激烈:
“杨少华94岁,是赵本山的长辈,凭什么写‘老师’?”
“赵本山今年66岁,论年龄、辈分都该称‘老先生’或‘恩人’。”
据资料显示,赵本山成名前曾多次受杨老提携。
90年代,两人曾在春晚后台同室休息,赵曾送过杨老一笔钱以表感谢;2011年赵导演电影《樱桃》时邀请杨出演,但考虑到老年记忆力问题,合作最终未成。
如此背景之下,网友更无法接受“老师”这一署名:“情分再深,也不能乱称谓!”
更令人讶异的是,赵本山的徒弟程野也送来花圈,署名竟也是“程野老师敬挽”,再次激起网络怒火。
另一个引发舆论爆点的是歌手李玉刚。
他在社交平台发文悼念杨少华,开头用语为:“再见,少华。”
在中文语境中,这样的称呼显得过于轻率。网友评论:
“你比他小48岁,怎么能直呼其名?”
“就算再亲,也不能在公众平台用这样随意的称谓。”
据悉,李玉刚与杨少华确有私交。
早年杨老曾在北漂圈子中提携过李。两人也曾一同出席曲艺晚会,互有往来。
但在面对公众平台时,礼节仍需讲究。有人评论:“这是对传统尊卑的一次无视。”
郭德纲未到场,但其团队代表德云社送上花圈一组,署名为“德云社全体成员敬挽”。
曹云金、何云伟两位曾因师徒关系走红的艺人,虽与郭不合,但此次也送上花圈、发布悼念文章。
特别是曹云金,称“老先生是自己少年时期的偶像,受益良多”,文风克制但态度诚恳。
与赵本山、李玉刚的称谓争议相比,德云社的“处理方式”被网友称为“分寸感尚可”。
这场原本庄重肃穆的追悼,因几个名字、几段文字、几句称谓,演变成了一次礼仪风波。
网友不满的,不是这些人是否“出席”,而是他们是否真正“尊重”。
“表达哀悼是一种仪式感,但称谓是一种态度。”
“你发文再煽情,但一声‘少华’就前功尽弃了。”
更有人指出,如此高龄前辈去世,最怕的不是“没人悼念”,而是“没被认真对待”。
杨少华一生低调务实,不争不抢,桃李满天下。
但在他身后,却因几句话、几张花圈,牵扯出当下演艺圈、相声界乃至全社会的“尊卑边界”问题。
赵本山、李玉刚也许确实无意为之,或许只是表述方式欠妥。
但在如今“放大镜”一般的公众舆论中,每一个字眼,每一层身份关系,都逃不过讨论。
传统不是包袱,但它的每一道细节,都藏着时代对敬重的衡量方式。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