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人民大会堂里聚集了近5000人的重要外宾参加新中国的这一隆重的庆典活动。晚上19点30分国宴正式开始,周恩来总理上台发表致辞,大会堂内的各国外宾都全神贯注的听着周恩来总理的发言。
而大家并没有注意到在这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上,居然藏着50个手拿棉袄,浑身已经被汗水浸湿的人。他们一直呆在天花板上,一刻也不敢松懈,直到国宴结束外宾们离开了人民大会堂之后,这50人才终于缓了一口气。
那么这50人是谁?藏在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上又有什么目的呢?
国宴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宴会,到场的人员都是国家的重要宾客,以及本国的重要领导人。所以国宴的安全级别当然是非常高的,任何细枝末节更是马虎不得的,一旦出现了意外,不仅有损本国的形象,并且也很有可能给外宾以及本国的领导人带来危险。
因此国宴的安全问题,一定是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隆重庆典,更是如此。不过当时也的的确确有着很多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国宴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人民大会堂是由梁思成、杨廷宝、张开济等著名建筑学家共同设计建造的宏伟建筑,其中不仅富含着浓厚的中国元素,还能够对外展现出中国灿烂的文化。宴会厅场地占地7000平方米,并且周边还有设备齐全的厨房,作为国宴的会所在合适不过了。
可是有一个问题却让当时负责办理建国十周年国宴庆典的人们犯了难,那就是整个人民大会堂的主体材料都以木质结构为主。虽然当时的每根承重梁重达55吨,即使是面临强烈的地震也基本没有坍塌的风险。
然而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房屋,却极易发生火灾。当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又因为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消耗,此时的国家不仅急需建设,并且钢材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也非常缺乏。国防工业用去了相当一部分的钢材,这就使得人民大会堂在最初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木质材料。
宴会厅的天花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无数个灯泡,并且由于大会堂的空间很大,所以这些灯泡都是很高度数的灯泡,当这些灯泡一同亮起的时候,骤然产生的高温也很容易让周边的木质材料因此而产生明火,继而发生火灾的隐患。
不仅如此,这些电器和灯泡,以及大会堂的诸多设备,也都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缆,为了场面的美观,这些电缆都分布在天花板之上,一旦有哪一部分因为高温或者其他原因发生了短路的情况,那么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为此,大家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安全隐患,公安局的同志们在看到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电线时,心中也非常担忧,不过很快消防局的同志们就想到了应对的方法,那就是将这些电线都插进铁管之中,和木质的天花板隔离开来,这样的话即使有火花出现,那么也不会引起火灾。
可是这样的办法也不能够保证万无一失,因为有些细小的接口是无法用铁管隔离的,在消防部门同志的勘察下,还是认为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可怎么办呢?目前北京无法找到第二个比人民大会堂更合适的国宴场地,而且这个耗费了无数人心血和多少建筑学家的努力才建成的宏伟建筑,也一定要展现在外宾的面前,从而宣扬中国的大国形象。
所以地址是无法更换的,就在此时北京建筑设计院院长沈勃,在情急之下想到了一个大胆也非常奏效的方法。由于宴会厅的天花板处空间有限,也无法盛放大量的水源灭火,于是沈勃灵机一动就联系了50名熟悉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和电工,每人手拿一件棉衣蹲伏在天花板的各个角落。
一旦发现有哪个地方出现火花,就立刻冲上去用棉衣捂住,进行人工灭火。沈勃的想法提出来后,大家经过一番思索,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办法,于是就按这个方法执行。
当50名工人来到了天花板角落蹲伏的时候,距离国宴开始几个小时的时间了。
很快到了晚上,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核心领导人也带领着近5000名的外宾到场,宴会中摆放着470张桌子,并且经过“国宴总管”郑连福巧妙的设计后,还腾出了一定的消防通道。1000名服务员早已经过熟练的彩排,对于做好此次国宴服务,也充满了信心。
19点30分,周恩来总理上台致辞,与此同时在宴会厅的天花板上,50名工人忍受着无数高度灯泡所带来的高温,不仅神经紧绷的顶着排列的密密麻麻的电线,还紧紧的攥着棉衣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
等到周总理致辞结束,外宾们都致以热烈的掌声,各国外宾手持酒杯畅饮,而1000名服务员,也在郑连福安排的指示灯的指引下,有序的手持佳肴进入宴会厅。每一位服务员不仅举止端庄,面带微笑而且还经过了提前的准备和训练,能够用外语细声的向外宾介绍菜名。
并且在注意到外宾有所需要的时候,服务员也会即使的来到其身边贴心的为其提供帮助。在这样的井然有序的安排下,国宴在外宾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等到外宾全部离开人民大会堂之后,在天花板上汗流浃背,全神贯注的50名工人,终于缓了一口气。他们也满意的离开了这里,心中也为顺利完成国宴而感到十分的光荣。
谁也不会想到,在当初众人举杯相庆的宴会厅之上,居然还藏着50名负责及时灭火的工人,当初国家条件艰苦,资源有限,但是依旧有着无数人愿意为国而做出牺牲和奉献。正是有着这样爱国情怀的中国人民,才能够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战胜艰难险阻成就如今的新中国。
信源:
人民大会堂的首次国宴——文史春秋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