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方便面已经是很多人生活里离不开的食物了,尤其是忙碌的时候,随手泡一包就能对付一顿。
从上世纪50年代,一个叫安藤百福的人在日本研究出了第一款能快速吃的面条。
他本来是台湾人,二战后到日本做生意,食品短缺让他琢磨怎么让面条保存久点还能容易煮。

1958年,他终于整出了油炸面块,配上调味粉,用热水一冲就行。这东西先在日本本地卖,起初没大动静,但慢慢普及开来。
60年代,韩国三养公司学着日本的技术,1963年推出自家版本,调了点辣味,适合本地口味。
同一时期,日本企业开始研究杯装,方便携带。1970年,中国上海一家工厂也试着做,产量小,主要本地用。整个过程就是技术从日本传到周边,逐步本地化。

韩国方便面发展得特别猛。60年代末,农心公司加入战局,1970年推出牛肉面,面条炸得脆脆的,汤汁像鸡汤一样。他们打了广告后,销量蹭蹭上涨,到70年代中就成了行业头部。
80年代,他们又推出碗装牛肉汤面,在奥运会时卖得非常好,占市场六成多。其他公司跟风,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现在,韩国主要四家公司把持,农心、三养、不倒翁、八道,年产57亿包。农心一家就占一半销售额,还计划在釜山建新厂,出口产能翻倍到10亿包。

在出口上,2024年前半年出口额5.9亿美元,同比上涨32%。中国是最大的买家,进口额在1.9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加起来2亿。
全球140多个国家都有韩国面卖,全年出口有望12亿刀,高居第一。
这说明韩国不光内销强,外销也玩得转,靠的就是口味创新和营销。

日本作为发明地,产量稳在46亿包左右。过去十年,产量浮动不大,保持40万吨级。日清食品是老大,市场四成多,产品有鸡肉拉面、杯面。杯面卖到100多国,累计销量500亿份。
东洋水产第二,主打美国和墨西哥市场,三洋食品也分一杯羹,三家加起来九成产量。日本面价格不低,一碗13到15块人民币,但比街头快餐便宜点。
2017年产量峰值53亿包,但质量管控严格,口味多样。出口不比韩国的多,但影响力大。日清在美国建厂,本地化生产,适应不同地方偏好。

中国方便面产量全球第一,得有450亿包左右。早在1970年就出了第一包,但那时贵,算是奢侈品。
80年代后期才开始流行,90年代品牌大战,上百种方便面到处卖。经过市场洗牌后,只剩下了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这四大品牌,它们共占了八成市场。
90到2010年代是方便面的市场黄金期,2013年销量达到462亿包,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那时,智能手机还没那么普及,车站网吧到处见人泡面。

外卖兴起后,方便面销量掉到380亿,近年又回升到400亿以上。2024年全球总消费1230亿份,中国占37%左右,算下来450亿份。
109家大厂生产,还从韩国日本进口点。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219.8亿美元,增长稳。
方便面在中国不光是填肚子,还成了文化一部分,各种口味从红烧到酸辣,应有尽有。

对比三国,韩国人均最高,日本的质量高,中国规模大,消费基数庞大。三国总产量占全球近六成,2024全球123亿份,他们贡献大头。
年产量上,韩国57亿,日本46亿,中国450亿,这数字反映了三国的饮食习惯差异。韩国人爱辣,农心炸酱面、乌龙面热卖;日本偏清淡,日清杯面经典;中国口味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家喻户晓。
产业发展上,韩国靠竞争创新,农心从70年代小厂变巨头;日本稳扎稳打,日清从1958年起步,全球布局;中国从引进到本土化,90年代群雄争霸,现在集中化。

产业发展有挑战,外卖竞争大,但方便面便宜、保存易,仍有市场空间。
韩国2024上半年出口47.7亿刀总食品,方便面5.9亿,占比高。日本人均消费从2016到2024稳在40-50包。中国从2015年362亿份降后回升。
未来,方便面的产品创新是关键,三国合作也有可能进行技术共享。这行业从安藤一人的实验,到如今千亿市场,靠的就是方便面的实用和适应。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