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情报泄露,一次聚餐让李克农发现端倪:特务竟藏在毛主席身边

1950年2月,公安部逮捕了一名叫做计兆祥的男子,华北解放之后,计兆祥奉国民政府之命潜伏在北平周围,从事间谍活动。

“现在我给你个机会,跟你的领导联系一下,告诉他你的行动失败了。”李克农亲自为计兆祥调试好了电台。

几分钟后,耳麦中传来了嘈杂的电流声,紧接着传来了一名男子低沉的声音:“我是毛人凤,请讲。”听到了上司的声音,计兆祥支支吾吾,半天也没吐出一句完整的话。

李克农实在看不下去,接过话筒说道:“别躲着了,我是李克农,你派来的少校台长现在正在给我递茶呢。”听到这番话,毛人凤气的脸发绿,随即命令秘书关闭了电台。

逮捕了你派来的特工,还要通话羞辱你一番,真可谓是杀人诛心。

“我回来之前,一定要抓住这个反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坚定的执行“一边倒”战略,由于近代中国饱经战火,工业基础薄弱,所以急需苏联资金、技术支持。

为了商讨中苏两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合作,毛主席决定在12月访问苏联,毛主席领导革命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公安部对毛主席出行的安全问题极为重视,早在两个月前,有关部门就已经开始规划访苏的路线。

11月中旬,情报部门截获了一份电报,电报的主题是向台湾当局汇报毛主席乘坐专列访问苏联这件事。

众所周知,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在大陆留下了大量的特工,他们以搜集情报、实施破坏行为、暗杀我党主要领导人为任务,此时距离毛主席启程只剩下了半个月,如果不查清此事,毛主席此次苏联之行将有重大安全隐患。

由于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因病在医院疗养,这件事由副部长杨奇清全权负责,作为谍报工作的专家,李克农也参与了这次行动。

这名特务的手段非常老练,刑侦部门虽截获了电报,但始终无法对电台进行定位,出于安全考虑,杨奇清将此事汇报给了周总理,希望毛主席能够推迟访问苏联的计划。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极为震怒:“这是两个国家的事,本次访问关系到新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岂能说改就改?通知公安部,计划照常进行,在我从苏联回来之前,一定要抓住这个反革命。”

自从中央进驻北平之后,李克农便一直负责保护毛主席的个人安全,在他的引导下,公安部抓获了两千余名特工,其中最为惊险的一次,特工竟然将定时炸弹安放到了毛主席的卧室中。

幸运的是,李克农每一次都能凭借自己的机警帮助毛主席化险为夷,毛主席还调侃:“李克农给我建了一个‘铁笼子’。”

但是,面对这份只有几句话的电报,李克农的内心却开始忐忑不安,特工留下的唯一线索便是落款的“0409”。

“0409”是谁?

虽说目前尚不能确定电台的具体位置,但根据电台工作的原理,可以确定特工长期潜伏在北京,但是北京城这么大,去哪找人呢?

李克农认为,国民党的特工不会无缘无故的为蒋家卖命,无非是为了一个字——钱。如果想对毛主席的专列搞动作,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工所得的报酬必然数额巨大,当下首要任务便是彻查北京范围内的境外汇款记录。

经过筛查,刑侦人员果然发现了一笔来自香港的巨额汇款,收款人为“计爱琳”,收款地址为北京和平门外梁家大院沈宅。

侦查员乔装打扮之后,来到了梁家大院附近明察暗访,果然发现了些许端倪。沈宅的大老爷名叫沈德乾,早年凭借煤炭生意发家致富,1946年才搬到北京。

街坊邻居描述,沈德乾风流倜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妻妾成群,后来由于新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这才只留下了比较年轻的计岐梅。计岐梅曾是一名风尘女子,建国之前曾与多名国民党高级军官有染。

侦查员还发现了一个重要情报,香港巨款的收款人计爱琳正是沈德乾的丈母娘,说是丈母娘,其实比沈德乾大不了几岁,除此之外,小姨子计采楠也住在沈宅,娘仨凭借沈德乾的财富支持,在北京花天酒地,尤其是计采楠,更是经常出入高端场所。

直接负责此案侦破工作的曹纯之产生了一个疑惑,目前沈德乾主要做的是国内生意,怎么会从境外汇进来一笔巨款。而且女婿想要孝敬丈母娘,也犯不上从境外汇款啊?计家三女绝对有问题。

曹纯之命令侦查员继续监视沈宅,发现计采楠与一名叫孟广鑫的企业高管关系暧昧,凭借孟广鑫的特权,计家三女全部都是该企业的股东。

曹纯之还特意安排了一名线人打入孟广鑫的企业,线人再次带回了一个重要情报。

计爱琳还有一个儿子,名叫计旭,目前居住在王府井附近,具体工作不详。计爱琳经常和儿媳钱秀莲逛街,两人是高端奢侈品店的常客,买东西从不看价。

李克农得知这一消息后,常年在隐蔽战线工作的直觉告诉他,往往最神秘的人才是真正的大鱼,经常抛头露面的计家三女有可能都是在为计旭服务。

母女三人都是某企业的股东,唯独儿子不是,那个年代都重男轻女,两个女儿都傍上了大款,按理说应该提携一下计旭,为什么计旭的工作单位未知?看钱秀莲的花销,小两口也不像是个穷人,那么计旭的钱是哪来的?

李克农怀疑计旭就是之前电报落款的“0409”,于是他命令有关部门对平津一带的原国民党职工档案进行筛查,果然发现了一名叫计兆祥的可疑男子。

计兆祥早年曾是天津无线电公司的一名学徒,抗日战争前夕入伍,先后在国民党24师、国民党青年军208师担任报务员,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相关档案对计兆祥的记录便终止。

李克农认为,计兆祥就是当年国民政府留在华北地区的特工之一,为了掩人耳目,改名为计旭。但是,人虽然是确认了,去哪抓人呢?计家三女倒是好抓,但相比于计兆祥,不过是小鱼小虾,他们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特务组织?

罪犯伏法

其实李克农的猜想十分准确,计兆祥早在1948年11月就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名特工,并在北平长期从事情报搜集工作,傅作义私下与我军谈判、四野入关、我军在南苑机场举行阅兵等活动的细节,都是经过计兆祥向国民政府汇报。

出色的工作能力让计兆祥深得陈恭澍的赏识,他在保密局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隐蔽行动,计兆祥经常单枪匹马执行任务,每当提起计兆祥,陈恭澍都会得以的称其为“万能台长”。

陈恭澍、郑介民等上级撤离北平后,计兆祥奉命潜伏于此,保密局为他配备了一把左轮手枪、一部15瓦电台,他潜伏的地点设在北城豆角胡同33号。

为了查出计兆祥的具体住址,李克农建议曹纯之继续监视沈府,尤其是外出较为频繁的计采楠。

有一次,计采楠组织了一次家庭聚餐,一向很少抛头露面的计兆祥也出现在了聚会当中,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家人交接情报的幌子。

大概是已经察觉到了一家人已经被监视,狡猾的计采楠对计兆祥说道:“大哥,你去催一下菜,这家餐馆怎么这么慢?下次再也不来了。”随后计兆祥便从侦查员的视线中消失,人虽说跟丢了,但至少知道了计兆祥的面容。

当天晚上,我方再次截获了有一封电报:“匪警或已察觉,近期通信中止。”

计兆祥千算万算没有料到,这份电报还被潜伏在王府井附近的技侦人员捕获,通过对信号强度的分析,发现敌方电台就在附近。

李克农喜出望外:“可算找到你了!”只要知道计兆祥的大体位置就行,接下来就是请求电力部门的同志来帮忙了。

即便是北京城,由于电力设施落后,普通家庭的用电量也并不是很多,唯独有一家用电量严重超标,并且电表反馈的数据显示,每逢午夜,这户的用电量就会飙升,这与我方截获电报的时间基本吻合。

现在基本已经确定了计兆祥的具体住址,接下来只需要冲进去抓人就行了,曹纯之向上级请示是否行动时,却被李克农制止:“我们应该放长线钓大鱼,如果他真的想袭击毛主席的专列,仅靠这几个人是不够的,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团队。”

1950年1月,眼看毛主席回国的日期越来越近,计兆祥终于沉不住气了,他拿出了封印已久的电台向一个叫“东北技术纵队”的组织发送了电报。

“东北技术纵队”其实也是国民党留在大陆的一个特务组织,常年在哈尔滨一带活动,电报详细描述了行动计划,即在毛主席回国时实施暗杀行动,在天津境内的铁路埋设炸弹,复制“皇姑屯事件”。

2月25日晚,身在莫斯科的周总理敲响了毛主席卧室的门,“李克农他们已经把‘0409’调查清楚了,可以收网了,我们也可以准备回国的行程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不愧是特工之王啊。”

1950年2月26日,公安部兵分三路,一路抓捕计兆祥等人,一路前往哈尔滨抓捕“东北技术纵队”人员,一路仔细排查天津境内的铁路。

抓捕行动十分顺利,在哈尔滨警方的重拳出击下,“东北技术纵队”的十余名骨干悉数被抓,对其进行审讯后,再次有170余名敌特落网。

对于计兆祥的抓捕行动由曹纯之亲自带队,当警察冲进房间时,计兆祥佯装镇定,不慌不忙的穿好了衣服:“大晚上的,警察就能私闯民宅吗?”说罢还点燃了一支烟,悠闲的抽了起来。

曹纯之将逮捕令拍在了桌子上:“既然来了,那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张桌子平时是用来放电台的吧。”

还没等计兆祥继续狡辩,曹纯之就已经命令民警对全屋进行搜查,计兆祥也绝非等闲之辈,不会把那么重要的东西藏在明面,还挑衅的说道:“要是搜不到可疑物品,我就要追究你们私闯民宅这件事,你的帽子可能就保不住了。”

曹纯之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一眼就看出了屋中端倪,墙上的一副油画明显有频繁移动的痕迹,“计台长,还挺懂艺术的嘛。”随着油画被摘下,警方发现了一个暗门,打开之后发现墙壁已经被掏空,里面正是计兆祥用于和外界联络的电台,那把左轮手枪已经被上膛。

除此之外,警方还在墙壁内搜到了三个密码本,其中首页上印着“0409”的字样。此时的计兆祥脸色煞白,双腿酥软,在警察的搀扶下才勉强走出屋子。与此同时,计采楠等12人也被逮捕,面对铁一般的证据,计兆祥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1950年3月4日,毛主席所乘坐的专列顺利抵达北京,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有惊无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

后经过审查,潜伏于北京期间,计兆祥共与台湾国民党进行了215次联系,其中大部分是绝密情报,1950年6月2日,计兆祥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场刺杀毛主席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敌人,内部的敌人同样危险。为了维护新政权的稳定,大量刑侦人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虽说没有牺牲在真正的战场上,但他们的牺牲同样壮烈。

1951年,为了进一步排查隐藏在群众之中的反革命分子,我国掀起了镇反运动,那些试图颠覆新政权的害群之马终将无处遁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北平   情报   公安部   苏联   特务   电报   端倪   绝密   国民党   北京   特工   电台   身边   发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