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个特定时间段,指的是一年中最炎热、潮湿、闷热的日子。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日期,而是根据干支历推算出来的。历书上有记载:秦德公时期,人们为了躲避盛夏的酷热,开始设立“伏日”,即“初伏”。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伏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日子,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三伏天,逐渐和五行理论相结合,这便有了我们看到的三伏天。
从现代气候科学角度看,古人的这个观察总结是很有道理的。气候科学里发现,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地球北半球气候特点就是一年里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阶段,这时候又热、又潮、又闷。这段时间就被称为三伏天。三伏中的“伏”,它有两层含义。第一,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第二,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这个时候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
因此,在我国民间人们总结了很多俗语,用来记录三伏天的风俗习惯和防暑降温的措施。俗话说:“入伏三碗汤、赛过午时方”就是人们经验的总结,入伏以后喝了三碗汤,胜过午时后喝的药。因为三伏天暑湿盛行,人体易出现口渴、乏力、脾胃不适等问题,而适宜的汤品能清热解暑、祛湿健脾、补充水分和营养,能够预防暑病、增强体质,顺利平安过三伏!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下具体是啥汤?有啥作用?
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口感脆嫩,性质偏凉,能清热化痰、补气养阴,还能去除汤中的油腻感,让汤品更清爽。排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铁,三伏天出汗多,新陈代谢快,它能够补充身体气血、增强体质。竹荪和排骨的搭配,能够中和排骨的厚重感,让口味更清爽,避免上火。
具体做法:
1、切好的排骨洗净,锅里烧水,水开后倒少许料酒放入排骨焯水
2、将焯水后的排骨冷水下锅,并加入切好的姜丝、水开后中火煮30分钟
3、清理竹荪,把头尾剪掉,放入盐水中浸泡几分钟,再清洗,如此反复3次
4、排骨煮30分钟以后加入大枣,再煮10分钟,再依次加入竹荪、枸杞。继续熬煮1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盐即可。
这道汤清爽不腻,不仅能够补充能量,还可以利水祛湿、解暑热。裙带菜富含矿物质,比如碘、钙和膳食纤维,能清热利水、软坚润燥;黄豆富含植物蛋白、氨基酸和大豆异黄酮,能补充三伏天出汗流失的营养,还能健脾利湿,增强脾胃功能。
而排骨提供优质动物蛋白和钙质,三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适量的肉类能补充体力。三者搭配,不仅能清热祛湿,还可以补虚强身,尤其适合需要补充营养又怕上火的人喝。
具体做法:
1、黄豆提前泡发,裙带菜温水泡发切块
2、排骨加葱姜焯水,捞出洗净;洗净的排骨加姜片放入的蛊中,加入黄豆,再倒入没过食材的热水,炖煮2个小时,最后半小时放入裙带即可。
三伏天天气炎热且暑热难耐,这时喝绿豆老鸭汤非常合适!它不仅能够清热解暑,还可以祛湿养阴,很贴合三伏天暑湿重、易耗气伤阴的气候特点。
绿豆能够清热解毒、利尿祛湿;生藕清热生津,熟藕健脾开胃,还可以补气养血;而老鸭性凉,能够滋阴补虚、利水消肿,三伏天吃不易上火,还能补充蛋白质,缓解暑热带来的体虚乏力。这三者搭配,既能解暑祛湿,又能滋阴补养,不会因过度清热而损伤脾胃。
食材准备:
绿豆、鸭、莲藕、花生、红枣、姜
具体做法:
1、鸭肉焯水,莲藕切块,绿豆可以不需要泡发,其余食材洗干净准备好
2、适量水,大火煲开了转小火,煮约1个半小时加入适量盐即可食用。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