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一艘来自美国的远洋货轮刚刚靠岸宁波港,一名海关动植物检疫人员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
一批集装箱周围飞舞着体型异常、颜色黯黑的蚊虫。
让人后怕的是,正因这一细节的留意,我们最终阻止了一场,很可能蔓延全国的公共卫生危机......
23日上午,一艘来自美国的货轮缓缓驶入宁波港。按照惯例,检疫人员需要登船进行一些细致的检查。
但登船后不久,一名经验丰富的检疫员就在,货轮甲板角落的一堆货物缝隙里,瞥见了几只黑乎乎的虫子在飞。
检疫员凑近一看,这些体型比常见蚊子大不少的蚊虫,不但飞起来悄无声息,落在货物上时肚子还是鼓鼓的,看着就不太寻常。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检疫员心里咯噔一下。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觉得这虫子 “不对劲”,绝非本地常见的蚊种。
于是,他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示意同事拉起隔离带,将发现蚊虫的区域圈了起来,防止这些虫子四处飞散。
紧接着,他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
随后,专业的检测团队很快赶到,小心翼翼地捕捉了几只蚊虫样本带回实验室。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比对和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这种蚊子是美洲原产的曼蚊属Mansonia titillans。
资料显示,这种蚊子不仅攻击性特别强,叮人时痛感明显,而且隐蔽性很高,常常藏在茂密的植物或者货物缝隙里,不容易被发现。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对蚊子样本进行病毒检测时,实验室人员发现它们体内携带了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
这种病毒可不是小麻烦,一旦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和牲畜,轻则引发高烧、头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损伤神经系统,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需要警惕的是,这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可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它首次在委内瑞拉现身时,当地马群接连出现发热、抽搐甚至倒地不起的症状。
由于最初仅在马群中大规模爆发,人们便想当然地将其判定为一种,只影响马匹的疾病,并未采取全面的防控措施。
直到数月后,与病马接触密切的饲养员、兽医陆续出现高烧、头痛、呕吐等相似症状,人们这才惊觉,这种病毒能通过蚊虫叮咬跨物种传播给人类。
更可气的是,冷战期间,美国为寻求非常规作战优势,秘密启动了生物武器研究计划。
由于通过蚊虫传播的病毒具有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所以靠蚊虫传播病毒就成了美国的重点研究对象。
而在这其中,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凭借高致病性和强传播力,被纳入美国人的研究名单。
相关实验记录显示,美国研究者曾试图通过改造病毒株和传播媒介,增强其对人类群体的杀伤力。
所以,此事曝光后,很多网友都纷纷猜测,这次在我国发现的这些携带病毒的蚊虫,是不是也是美国派来的?
而且,从蚊子品种(美国特有)、携带的病毒种类、来自美国的货轮,还有刚好出现在港口这个位置来看,怎么都透着一股不寻常。
虽然官方的报道没有明说蚊子究竟是谁派来的,但据悉,在现场排查时,工作人员在货舱角落发现,一批废旧轮胎因堆放时未密封,积留了不少雨水。
在水面上,还漂浮着蚊虫幼虫,或许是这些阴暗潮湿的积水,为曼蚊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
事实上,出现这一情况也并非偶然。
过去十年,中国海关在对进口轮胎的检疫中,已累计截获200多起有害生物入侵案例,其中包括传播疟疾的按蚊、携带病菌的蜱虫等。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进口轮胎因常残留泥土、积水,极易成为外来生物的“偷渡工具”。
而且海外的堆场环境复杂,病虫害本来就多,那些集装箱就像 “特洛伊木马” 一样,很容易把这些 “不速之客” 带进来。
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面对这样的风险,中国早已构建起多层防御体系。
2023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生物安全法》。
这部法律不仅明确了海关、农业、环保等多个部门,在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还对个人携带、交易境外动植物等行为作出严格规范。
这意味着,我国把外来物种防控放到了战略高度,让每一个环节的防控都有章可循。
除了法律之外,在技术上,我国的防控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如今海关等部门配备的智能风险识别系统,能通过高清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成千上万的集装箱货物中,快速捕捉到可能藏匿有害生物的可疑目标。
一旦发现可疑生物,两小时快速鉴定系统便会发挥作用,通过基因测序、病原体检测等技术,迅速确定生物种类以及是否携带病毒、病菌。
这一系列操作,让原本可能需要数天的鉴定流程大幅缩短,为及时处置赢得了宝贵时间,防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法律护航和技术加持,防控压力依然巨大。
2024年,全国截获有害生物的次数高达105万次,其中蚊虫类就占了30%。
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天要应对近3000次有害生物入侵风险,而蚊虫作为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其携带的病原体更是防不胜防。
所以,光依靠法律和体系防控显然已经不行了,公众的参与和日常防护也很关键。
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随意携带或购买境外的动植物。毕竟,很多外来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
在生活细节上,我们也要注意清除家中及周围的积水,像花盆托盘里的积水、露天摆放的瓶瓶罐罐里的积水等。
这些地方最容易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及时清理能从源头上减少蚊虫数量,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一旦有人发现了可疑的生物,得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早发现才能早处理。
总之,这次蚊子 “入侵” 是否由美国暗中指使,目前尚无定论。
但只要国家筑牢防线、个人提高意识、防控人员坚守岗位,各方形成合力,就能织密抵御外来生物威胁的防护网,让我们无惧挑战。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