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民捐赠204岁石碑,已安家!

“太好了!终于能了解顺济桥的重修历史了。”市民林阿伯站在新竖立的《重修顺济桥记》石碑前,仔细辨认碑文,欣喜地说。

6月11日,“泉州发布”报道了市民王永宏先生将珍藏的204岁《重修顺济桥记》石碑无偿捐赠给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的消息。当时,专家与王永宏均表示,若能将石碑尽快立于顺济桥遗址,将极大彰显其价值,唤醒这段尘封的历史。市民与专家的期盼,如今成为现实。

石碑立于顺济桥遗址晋江南岸,勾起一段尘封的历史。

漂泊终归家

石碑落座古桥头

记者获悉,7月23日,这块承载厚重历史的石碑,从王永宏珍藏处移出,正式竖立于顺济桥遗址晋江南岸桥头。

当日,这块重达数吨的石碑由大货车运抵古桥头。吊车随后小心翼翼将其吊起,在专家指导下,缓缓嵌入预先做好的石质基座,并用建筑材料牢固黏合。

“欢迎石碑回家!”立碑仪式现场,捐赠者王永宏与专程从菲律宾赶回的姐姐共同见证。在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鲤城区人民法院、鲤城区开元街道等单位代表的共同注目下,这方漂泊多年的石碑,终于正式回归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序列。

安装石碑

记者现场测量,石碑(不含基座)高约222厘米,宽约88厘米,厚约8厘米。基座铭文简述了石碑的“回家”历程:顺济桥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屡次重修并立碑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所立《重修顺济桥记》石碑不知何时遗失民间,被市民王添成传护。其子女王永宏、王娜于2025年2月无偿将该石碑捐赠给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

石碑回归古桥头,对泉州文物界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原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石碑回归原位,对这个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健全,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特别是泉州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以后,要怎么样更深地发掘、研究文物,包括文物的收集、完善,这次石碑的回归,起到一个典范的作用。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世界遗产部部长苏志明表示,这一方石碑是顺济桥的有机组成部分,回到它原来的地方,让这座桥更具有历史意义。

碑文载善举

见证古桥沧桑史

记者看到,这方石碑虽然历经204年,但是石碑上的字清晰可见。碑文开头写道,“顺济桥自宋太守邹公建造后,历元明国初,旋坏旋修……”该碑文清晰提到,重修前,顺济桥因洪水等原因,有的石墩已侧裂将倾倒。

修桥补路,积善行德,造福桑梓。碑文也铭刻了当时捐资修桥的众多爱人人士与商行名录,如“黄清和捐银150元”等。

苏志明指出,石碑的重要价值生动体现了宋朝时期以来泉州的造桥热,是官民合力守护桥梁体系、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见证。

对于这段历史,该碑文于道光版《晋江县志》中有节选收录,“遂兴工于己卯年(1819)十月十一日,蒇事于庚辰年(1820)十一月十八日。从兹易危为安,履险如夷。诸君子利济之功,岂不伟哉!爰勒捐赀名姓,使费数日,以誌善心,以劝来者。按是役共费白金近二千二百元。南邑黄纶恩,自补造三石塔及吊桥。”

顺济桥遗址

据悉,经查阅泉州地方府县志等文献,顺济桥在历史上曾先后有过多次重修,并有碑记多篇:明嘉靖十四年(1535)顾珀《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何乔远《记》,清乾隆十九年(1754)黄昌遇《记略》,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怀荫布《记》,清道光元年(1821)萧汉杰《记》。

司法护瑰宝

创新铺就回归路

从2019年确认石碑的重大历史文物价值,到2025年7月23日石碑最终落座桥头,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鲤城区人民法院与文物部门通力协作,功不可没。

为有效防止文物流失和损坏,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文保部门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推动市文保中心向具有管辖权的鲤城区人民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提出诉前行为保全申请。法院裁定责令王永宏对石碑实施就地保护,确保协商期间文物安全。

司法力量的及时介入,为文物保护带来了转机。法官们精准平衡文物公共属性与个人权益,通过法律论证找到最佳路径,为石碑回归铺平道路。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庭庭长陈晓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案在完善《文物保护法》方面有三点尝试:一是首创“文物保护令”。本案文物权属争议未决,法院根据“紧急保护优先”原则,参照反家暴司法实践中的“人身保护令”,责令保管人采取特定文物保护措施,破解文物安全问题。二是拓展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对于权属存在争议,并且行政机关认为不宜采取行政强制手段追回文物的,可以通过文物保护中心这种具有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作为诉讼主体,向法院发起公益诉讼,这是一个创新。三是保障善意保管人权益。明确对于不是因为盗窃、倒卖取得文物的善意保管人,国家在收回流失文物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平衡国家公权与公民私权,提升公众配合度,也为最终顺利收回文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金笔对媒体表示,顺济桥是进入泉州古城的重要商业通道,连接着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历史很悠久,泉州城的老百姓对这座桥感情很深。对老百姓来说,造桥修路是一件有功德的事,因此顺济桥历朝历代的建造修缮,多次都是民间筹资。这块石碑记载的正是清代集资修缮的故事,这是泉州民间基层自治的一段佳话。石碑回归顺济桥,让这座桥的历史底蕴更加的丰富,来顺济桥参观的群众也能通过石碑,更好地了解顺济桥的故事,了解泉州人民团结爱乡的故事。(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黄墩良 林达鑫 文/图)

来源:泉州晚报、泉州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历史   泉州   石碑   市民   文物   泉州市   碑文   晋江   桥头   保管人   人民法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