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下馆子喊小二切的肉是什么肉?很多人以为是牛肉

文|稻述

编辑|稻述

“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

这句话一出来,相信不少人脑海中都浮现了梁山好汉们喝酒吃肉的豪迈场景。

特别是在看剧版《水浒传》时,飞溅的酒液,满当当的肉碗,就算不饿也要把人的馋虫给勾出来了。

不少观众就好奇了,这群梁山好汉每次吃肉都吃得这么爽快,到底是什么肉?这么好吃。

绿林好汉搞特殊

如果看了《水浒传》原文,各位不难发现,在文中出现最多的肉是牛肉。

在风雪山神庙这个经典片段中,就出现了牛肉的身影。

豹子头林冲在前往山神庙前,还专门找了家野店吃酒喝肉,其中的肉就是牛肉。

林冲在这里还“连吃带拿”,野店的店家在他进店后就给林冲上了一壶热酒,一盘牛肉,而他在离开前又自己花钱买了酒肉打包带走。

登上山神庙后,林冲还拿出了已经冷掉的牛肉果腹。

除了此处之外,《水浒传》中还出现了百余次牛肉,无论是尚未落草时的豪门大户,还是早已混迹梁山的诸位好汉,进入店家时,少不了要来上一盘牛肉。

黑旋风李逵在跟他的好哥哥宋江出门吃酒时,就曾吵着要吃牛肉。

但店小二却没能如他愿,直言店里没有牛肉,这下子李逵可不干了,恨不得当场拿出他的板斧,要让店小二知道他这小店该不该有牛肉。

最后还是“老好人”宋江说和,李逵才没为难这店小二,而是不情不愿地吃起了羊肉。

《水浒传》中的塑造太过深入人心,弄得不少观众都以为宋代时期的普通人进入酒家后的统一操作都是一壶酒,一盘子牛肉。

但毕竟《水浒传》是一本小说,里面或多或少会与现实有些出入。

更何况文中出现的都是些绿林好汉,虽说这群人不干打家劫舍的勾当,但终究不是普通人,在吃食上也跟历史中的普通百姓有所区别。

那宋朝的普通人,在酒楼里都吃些什么肉呢?

普通百姓可不敢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那时典型的农业社会,当时又没有机械化的农业设备,想要照顾好整片农田,牛可是必备的生产工具了。

但就算牛在农业生产中如此不可或缺,但还是有些家庭因为过于贫困,养不起牛。

各位觉得,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普通的百姓会轻易去店里点一盘牛肉吗?或者说,会有那么多的牛被送上餐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古代历来就有保护耕牛的传统,《礼记》中甚至连诸侯都不能轻易的杀牛,更别提普通人了。

在宋代,如果有人私自宰食耕牛,那可是重罪。

但这就代表普通人一辈子都吃不上一口牛肉吗?

那也不一定,毕竟任何生物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某家养的耕牛如果自然老死的话,主人可以向官府申请,获得许可后就能吃上一口牛肉了。

不过大家也能想到,这牛估计是不太好吃的,咱们现在吃的牛,都是精心喂养出来的,在最合适的年龄宰杀的,就这样那些瘦肉还特别塞牙。

那些劳作了一辈子的高龄老黄牛,估计更加难嚼。

官府也不会让这种耕牛的肉在市场上流通。

不过小说毕竟还是要取材于现实,普通人一辈子估计只能吃上没几次牛肉,还都是又老又柴的那种,但道上混的可就不一样了。

就算法律禁止民间私自宰杀并食用牛肉,但有欲望就会有买卖,有买卖就会有杀害。

在宋朝,民间也会偶尔出现偷偷宰杀并贩卖牛肉的人,这种人一般都不是什么普通人,卖肉的渠道也是见不得光的。

所以说,宋朝的普通人进到酒馆里面,能点到的肉不会是牛肉,除非是像《水浒传》中出现的那些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的黑店。

既然普通人吃的不是牛肉,那会是什么肉呢?

肉也要分三六九等

现在进到菜市场,各个部位的肉整齐摆在一起明码标价,只在价格上分个高低,但在古代,不同动物的肉都要分上个三六九等。

如今我们消费量最大的猪肉在宋朝却是许多人嫌弃的存在。

稍微有些身家的人都不会选择吃猪肉,但我们养猪的历史又实在悠久,猪的出栏速度也很快,所以猪肉就成了贫苦人民首要的肉类来源。

再加上猪肉本身的腥味也比较大,没有阉割或者放血没有放干净的话,猪肉的味道更是让不少人退避三舍。

所以大部分酒家是不会把猪肉摆到台前的,直到我们的“大吃货”苏东坡被贬黄州后。

由于俸禄微薄,又实在嘴馋,他就对猪肉下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能勾出不少人馋虫的“东坡肉”出现了。

也是随着烹饪技法的不断进步,猪肉在逐渐走上更多人的餐桌,要不然就会一直像苏轼诗中所说的那样: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酒家店里不卖牛、不卖猪,那就只剩羊肉了。

羊很早就被人类给驯养了,并且羊作为食草性的动物,不需要人额外用自己都不太够吃的粮食来喂养,对当时的人来说,可谓是除了育种零成本。

所以在《洛阳伽蓝记》中才会出现“羊者是陆产之最”的记载。

并且羊肉也经常出现在皇家宴会当中,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单单宋神宗时期,就消耗了434463斤的羊肉,同期的猪肉消耗量却只有4131斤。

皇帝爱吃,底下的臣子也跟着附和,羊肉成了北宋时期人人追捧的肉类。

吃的人多了,羊肉的做法也随之增加,单单《梦梁录》和《东京梦华录》两本书中,就记载了40多种羊肉的做法。

但吃的人多了,羊肉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普通的小衙役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一斤羊肉。

不过能经常出入酒楼的人,也不是什么小户人家,所以酒家卖羊肉跟消费者属于是双向奔赴,在当时的首都汴京城中,有一家名为“孙羊店”的酒楼,主打的就是羊菜。

也有人担心,按照这个吃法,单靠北宋国内养的羊,大概率是供不应求的,毕竟土地和劳动力还是以种植业为主,那需求量这么大的羊肉,要从哪儿来?

可别忘了,北宋的几个邻居可都是游牧民族出身。

虽然宋朝在历朝历代中的地位不算高,还得了个“弱宋”的名头,但也正是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宋朝战斗力不行,但有钱啊,不能从邻居那儿抢羊,可以搞贸易啊。

因此,宋朝跟邻居几个不打仗时,大部分时间都有商业往来,宋朝所需的部分羊肉,都来自与这几个邻居。

纵观历史,羊肉在宋朝不仅是美味的代名词,还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羊肉、牛肉、猪肉在人们餐桌上地位的变化,也隐含着社会的变迁,但不变的是“民以食为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历史   馆子   宋朝   牛肉   时期   羊肉   水浒传   猪肉   普通人   李逵   耕牛   梁山   酒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