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处暑,提醒中老年人:1不贴,2不吃,3注意,吃4样,别大意了

明日处暑,提醒中老年人:1不,2不吃,3注意,吃4样,别大意了!

明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标志着暑气渐退,秋意渐浓。此时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中老年人因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下降,更需注意养生保健。结合传统养生智慧和现代健康理念,提醒中老年人做到“1不贴、2不吃、3注意、吃4样”,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一、1不贴:不贴“秋膘”

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但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中老年人盲目进补易加重代谢负担。尤其肥胖或患有“三高”的人群,应避免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如红烧肉、油炸食品)。处暑后阳气渐收,建议以“清补”为主,选择山药、百合、莲子等平补食材,既润燥又不伤脾胃。

二、2不吃:忌寒凉与辛辣食物。
1. 不吃过量寒凉食物

西瓜、绿豆等夏季解暑食材需逐渐减少。处暑后人体阳气内敛,过量冷饮、冰镇水果易损伤脾胃,引发腹泻、关节疼痛。可改用梨、银耳等润而不寒的食材。

2. 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生姜、辣椒等虽能发汗,但处暑后燥邪当令,辛辣易耗伤津液,加重口干、便秘。烹饪时可改用葱、蒜等温和调味品。

三、3注意:防温差、防秋乏、防秋燥。
1. 注意早晚保暖:

处暑后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早晚需加薄外套,尤其护好颈部、腹部和关节,避免受凉引发感冒或旧疾复发。

2. 注意调节作息:

“春困秋乏”是自然规律,建议比夏季早睡1小时,中午小憩20分钟,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度晨练(如八段锦、散步),但不宜大汗淋漓。

3. 注意保湿防燥:

秋季燥邪易伤肺,表现为皮肤干痒、咳嗽。室内可放置加湿器,多喝温水(每日1500-2000毫升),适当用蜂蜜、罗汉果泡水润喉。

四、吃4样:应季食材养肺健脾。
1. 莲藕:

老话有:“秋藕最补人”之说,莲藕中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食用后有滋阴润燥之功效。莲藕可凉拌、可炖汤,还可做甜点。

推荐莲藕排骨汤,将莲藕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再搭配排骨一起炖汤,最后加入枸杞红枣红枣,还有补益气血的作用。

2. 秋梨:

秋梨水润多汁,清甜可口,还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和生津等功效。秋梨除了直接吃,还可以做成汤羹,营养价值更高。就算是脾胃虚弱的人也可以放心吃。

把秋梨去皮切块,和银耳、红枣一起炖,不仅特别好吃,还有滋补润燥的功效,秋季可以多多食用。

3. 鸭肉:

老话有:处暑吃鸭,无病各家之说,说明处暑时节,鸭肉是传统美食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吃。鸭肉蛋白质高且不油腻,适合清炖或煲汤。

推荐:老鸭冬瓜汤,味道鲜美,操作简单,还有滋阴养胃之功。老鸭洗净斩块,放入锅中焯水,再次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葱姜料酒等调料煮至软烂,加入切好的冬瓜块煮熟即可。

4.葡萄:

葡萄是处暑时节的当季水果,富含花青素和铁元素,有生津润肺的作用。一般建议洗净后连皮一起吃,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量。

如果家里葡萄多,建议自制葡萄罐头。把葡萄摘下来洗净,晾干后剥去外皮,紫皮葡萄的皮不要丢掉,放入锅中,加水煮至颜色变红后再捞出不要。然后再放入葡萄和冰糖煮开,凉凉后装入玻璃瓶中,放入冰箱,可以保存很久。

特别提醒:三类中老年人群需加强防护

1. 心血管患者:温差易致血压波动,需监测血压,避免晨起过猛。
2. 呼吸系统疾病者:干燥易诱发哮喘、慢阻肺,外出戴口罩,减少粉尘刺激。
3. 肠胃功能弱者:避免生冷,可常喝茯苓山药粥健脾。

处暑是夏秋过渡的关键节点,中老年人需顺应自然,调整饮食起居。养生并非一蹴而就,贵在持之以恒。若出现持续疲劳、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迷信“秋冻”或盲目进补。通过科学养护,方能安稳度过“多事之秋”,为寒冬积蓄能量。

关于处暑时节的习俗,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你们老家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想了解更多美食技巧,请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观看!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记录我的2025##万能生活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养生   处暑   中老年人   大意   明日   莲藕   葡萄   温差   放入   鸭肉   脾胃   红枣   辛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