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发店明亮的灯光下,59岁的周阿姨一边挑选着新发色,一边小声问理发师:“你说,我经常染发,会不会真的致癌啊?”她朋友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染发的“可怕传言”,一时间大家都讨论开了:有人说染发剂含毒,常染容易患癌;也有人认为“纯植物染发”就很安全,想怎么染就怎么染。
到底该信谁?染发真的会致癌吗?如果想美美地变个色,又该怎么做才安心?
悬念丛生,是非难断——权威研究和医生的答案并不像网络传闻那样简单。其实,许多爱美的中老年朋友都关心:染发与健康到底有什么联系?我要怎样做,才能既美丽又安心?别急,这篇科普就带你拨开迷雾,给你权威答案和实操建议,阅读下去,你或许会发现,真正安全的染发方法和流行观念恰恰相反,其中第2点建议,大多数人都容易忽略。
很多人一看“致癌”二字就谈虎色变。那么,染发剂和癌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权威医学机构、最新科学研究一致指出:
现有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证据显示,普通消费者合理频率的染发,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
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曾将染发剂中的部分成分归为“2A类致癌物”(即对人体可能致癌),但并未证实“频繁染发=必然致癌”。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2021年在知名医学期刊《Cancer》发表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提示:长期反复使用永久性氧化染发剂,和部分男性前列腺癌风险略相关,但普通消费者的致癌风险并未明显增加。
换言之,只要不是极端过量染发、用劣质染发剂,绝大多数人保持正常频率,不必过度惊慌。但伴随染发剂涂抹头皮,依然存在过敏反应、皮肤刺激、吸收有害化学成分的隐忧,个别成分的长期暴露可能影响健康,尤其是对苯二胺、重金属、氨等物质。
过敏反应:对苯二胺(PPD)是最常见的染发剂致敏成分,约2%-4%的人群可能对其敏感。症状轻则皮肤发红、瘙痒、水疱,重则可能全身反应,需要紧急治疗。
头皮损伤:劣质染发膏可能带来刺痛、脱屑、红肿,甚至影响毛囊健康。
化学暴露:长期高频次使用染发剂,个别人的肝肾代谢负担和癌症风险或许略增,但目前大样本数据未证实存在决定性因果关系。
许多爱美人士表示,染发后感觉头发柔顺有光泽,也更有自信。但如果年年、月月频繁染发,身体有可能出现下列3种变化,尤其是第2种,很多人易忽视!
皮肤过敏、炎症增加
反复染发,尤其是染剂直接接触头皮,3-5%的人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刺痛和瘙痒。如果本身为敏感体质,过敏反应发生概率进一步上升。医生建议,有湿疹史、慢性皮肤病患者最好延长染发间隔且务必提前皮试。
发质变脆、脱发现象明显
染发剂中的氨、双氧水会破坏头发角蛋白结构,不断覆盖染色,容易使发丝变干燥、易断裂。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统计,高强度染发者发质损伤率比未染发人群高出约15.6%**。染发间隔如果过短,会加速毛囊负担,脱发概率增大。
长期高频染发,个人健康风险或略升高
大样本研究显示,每年染发次数超过4次、使用劣质染发剂、有基础慢性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的人,染发相关的健康风险会缓慢积累。世界卫生组织提醒,染发频率一旦过高,叠加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或使细胞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理论患癌风险略有提高。
王叔叔今年61岁,去年染发5次后,开始出现头皮过敏、头屑增多,甚至有段时间觉察到发际线后移。医生检查后发现其为染发剂过敏,且发根变脆。遵医嘱减少染发频率,选正规品牌、染前做皮试后,情况明显改善。染发没问题,但“高频+劣质”带来的健康困扰,值得警惕。
如果你既想美丽又重视健康,这3条建议一定要牢记,尤其是第2条,大多数人常常忽视。
合理控制染发频率
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年染发次数不宜超过2-3次,间隔2-3个月以上为佳。频率过低影响形象,过高则风险上升。尤其有慢性疾病史、高敏体质的人,最好染发间隔更长。
选择正规品牌+查看成分表
网络上所谓的“纯植物染发”、“无害染膏”实为夸大宣传,普通正规品牌(有国家检测、产品批号)安全性更有保障。建议远离杂牌、无证染发剂,不要贪图便宜图新鲜。染色前务必仔细阅读成分表,避开对苯二胺、甲醛、重金属含量较高产品,有条件可选温和型或敏感型专用染发剂。
染前做皮肤敏感性测试(皮试)
每次新染前,务必提前在耳后或手臂内侧做皮试,等待48小时,确认无过敏再上头皮。有过敏史、慢性皮肤病的朋友更要慎重。皮试虽然麻烦,但极大降低敏感、过敏风险,这也是让你安心染发的最后护身符。
染发并非健康“洪水猛兽”,科学染发、合理频率、选对产品并做好过敏测试,大可放心变美丽。健康,其实就在每一次小细节的把控中。今天的你,不妨将上文3个建议牢记于心,少点盲信传言,多点自我管理,让美丽与健康同行。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美国家庭医学会关于染发与癌症风险的临床解读》
《2021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染发剂与肿瘤风险”大型队列研究》
《健康时报:劣质染发剂健康隐患详解》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