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声明背后,藏着整个行业的道德困境与风险管理迷思。
19岁的英皇新人黄峻熙站在被告席上,而他的经纪公司正在以光速与他切割。10月23日,当黄峻熙因涉嫌“未经过同意下威胁发布私密影像”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应讯时,英皇经纪人霍汶希立即发表声明:“公司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件事,已经终止和艺人合作”。
这一回应被迅速传播,总字数仅21字,被业内誉为“危机公关范本”。但细究事件时间线却发现:这起涉嫌犯罪的行为发生在今年8月,而在这两个月的调查期内,黄峻熙仍以英皇艺人身份正常参与公司活动。

英皇娱乐对此事的处理速度堪称“闪电战”。
10月23日,黄峻熙戴着口罩现身香港法院。他因涉嫌于今年8月26日在荃湾丽城花园某单位外威胁发布他人私密影像而被控“未经过同意下威胁发布私密影像罪”。
经纪人霍汶希当天就对外宣布终止与黄峻熙的合作。这种“不知情+法律切割”的危机公关策略,被业界视为最大限度保护公司形象的标准动作。
英皇的迅速反应有其现实考量——作为香港最具实力的娱乐产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谢霆锋、陈伟霆、蔡卓妍等众多重量级艺人。公司目前正背负着上百亿的债务,众多艺人都在加班加点帮公司赚钱。在这个多事之秋,力捧的新人涉嫌犯罪,无疑让公司雪上加霜。

然而,英皇的“雷霆解约”背后,暴露的却是艺人管理的系统性漏洞。
黄峻熙今年以歌手身份出道,发布歌曲《拖多几百天》《不如出走》等,因长相帅气被公司力捧。但公司似乎忽略了对其私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与监督。
涉嫌犯罪事件发生至今已两月,期间黄峻熙仍正常参与演艺活动。这一细节表明,英皇对艺人的日常行为管理存在盲区,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直到法院传票曝光才紧急切割。
这种现象在行业内并非孤例。近年来,从涉毒到偷税,从性侵到如今的威胁发布私密影像,艺人“塌房”事件层出不穷。每一起事件背后,都折射出经纪公司在艺人管理上的“事后补救”思维。

艺人的私德问题,一直是经纪公司管理的难点。
一方面,娱乐圈竞争激烈,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往往急于推出新人,缩短培训周期,忽视了对艺人的全面培养。黄峻熙今年刚刚入圈,就因长相帅气被公司力捧,这种“重才轻德”的培养模式为其后的风险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随着监管部门对艺人品行要求越来越高,行业管理也在持续加码。2025年,两部门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对违法失德艺人不得提供公开进行文艺表演、发声出镜机会,防止转移阵地复出。
洛阳市文广旅局甚至在2025年9月组织全市演出经纪机构经营主体集中约谈会,要求机构加强艺人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
在艺人管理上,经纪公司面临着一个永恒的矛盾:是做艺人的“风险防火墙”,还是“出事就弃车保帅”的利益至上者?
从苏永康涉毒到吴亦凡性侵,从业内的一贯做法来看,一旦艺人触及法律红线,公司通常会选择迅速切割。这种“弃车保帅”的策略,从商业利益角度考量无可厚非,但也反映出公司在风险防范上的短板。
黄峻熙一案并非个例。近年来,年轻艺人“出道即塌房”的现象屡见不鲜。20岁的滕毅康是校草级艺人,去年5月在一家日本超市盗窃689港币的商品,最终被判罚3000港币,宣布暂停演艺工作。
与英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经纪公司开始建立“艺人道德银行”,将公益时长、粉丝投诉率等指标纳入考核,提前规避风险。还有公司构建“三级预警机制”:一级预警(如酒驾、出轨等道德瑕疵)需立即暂停商业活动;二级预警(如偷税、涉毒等违法行为)应启动解约程序;三级预警(如性侵、恐怖活动等犯罪行为)必须永久封杀。
英皇娱乐的“雷霆解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娱乐产业的道德困境。技术能替换一张脸,却补不上管理的漏洞。
随着黄峻熙案件将于12月18日再次审讯,这场风波还远未结束。而对整个行业而言,如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构建起更有效的艺人管理体系,才是“黄峻熙事件”应该引发的真正思考。
毕竟,真正的危机公关,不应该从发布解约声明开始,而应该从签下艺人的第一天就已启动。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