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招神助攻!不知不觉帮了大忙,我国30年的稀土难题迎刃而解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直以来,日本的稀土都特别依赖进口,这让它在军工以及工业方面处处受限,想要打破这种局面,但奈何自己国家的资源匮乏。

当日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的时候,没想到自己又失败了,反而是帮了我国一个大忙,困扰了30年的稀土难题被破解了。

早在21世纪初,日本就已经开始关注深海的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就是重点对象,经过多年的探测,在2015年左右,日本终于在南鸟岛的周边深海海域发现了上千万吨的稀土矿床。

这可把日本高兴坏了,要知道,日本对于稀土的需求,有将近90%都要依赖进口,而这片稀土矿床能够满足全球几百年的稀土需求。日本越想越觉得自己翻身的机会终于来了,终于可以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进口稀土。

为此,日本政府就投入了将近50亿美元,联合国内几家大型开采企业,还用上了最先进的“地球号”钻探器,开始轰轰烈烈的研发深海开采技术,甚至都想到了开采到稀土之后,自己构建稀土多元化的供应体系。

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日本的这个计划在实际进行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最主要的就是技术问题,在深海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至少需要去到5000米以下,这对设备的抗压性、稳定性、续航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可日本的的采矿设备只能下潜到2000米,就连达到稀土矿床都是问题,就更别提如何运输了。

就算真的到达了那个地方,开采的成本也要比陆地上大得多,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自己费尽千辛万苦,从深海中带出来几吨的泥浆,最后发现里面只有1公斤左右的稀土,这搁谁身上都难以承受。

毕竟在这个项目的前期投入特别大,如果开采的效果达不到标准,那就是纯亏钱,就这没算上后期的提纯,以及后续商业化的问题。

就这样,日本无奈暂停了这个大计划,但日本这次行动,给中国带来了灵感,让我们意识到了深海稀土开采的思路。

之后,我国就加快了对于深海稀土资源开发的进程,通过了十几个航次的深海调查,在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海底,勘测到了多个富含稀土的深海海域。

其中中印度洋就发现了30万平方公里的稀土沉积区,在太平洋海域探明的稀土氧化物的总量,也达到了2.1亿吨,都具有极高的战略开发价值。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直接锁定了中印度洋3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这也就说明,它将成为我国未来的稀土战略储备的重要来源。

日本做不到的,中国肯定可以,2024年由上海交大研制的“开拓二号采矿车”,能够将潜到海里4000米的深度,耗能也比日本的低了40%。

后来我国对这辆采矿车继续升级,下潜深度直接达到6000米,将定位的精度缩小到10厘米。

它通过配备多矿类复合钻采装置,既能实现精准开采,又能进行多种矿类的开采作业,单次下潜可以采集200公斤的矿石,效率能达到日本的300倍。

开采之后就是提纯环节,我国研发了原位提纯技术,通过用弱酸性浸出剂,以及像柠檬盐酸盐的配位剂,实现稀土解吸,这直接让稀土的实验回收率超过75%,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工艺,能耗可以降低85%。

中国在开采深海稀土方面的突破,不仅为自身的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更是重塑了全球的稀土供应链格局。

我国自主研发深海采矿装备,比如那辆开拓者二号,就已经出口到巴西、南非等国家,直接推动了全球深海勘测技术的发展。

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深海稀土开采能够实现商业化,这将创造近10万个就业岗位,还可带动海洋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等相关产业超千亿元的产值。

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我国这次对深海稀土的成功开采,都是极具战略价值的一步棋。然而中国的稀土之路还不止于此,我们从来没有停下对于稀土的开发。

比如深圳的电子废弃物的回收项目,能让稀土的回收率达到92%,还有宁德时代公司,在电池提纯方面的纯度也达到了98.7%。

这就意味着,中国在新的方向上寻求着对于稀土更大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稀土原矿的依赖。

如今我国在稀土领域的实力,已经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全产业优势,不论是在资源掌控,还是在技术上,都有着绝对主导的地位。

就单从储量上看,我国以4400万吨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了全球的40%到50%,尤其是在重稀土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2024年的稀土产量达到27万吨,占据全球总产量的69.2%。

与此相对应的,美国的芒廷帕斯矿只能满足他们70%的轻稀土需求,100%的重稀土仍然需要依赖进口。

而在产业链方面,中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处理能力,仅仅在冶炼分离环节的产能占比就有92.3%。

这种优势都来源于先进的技术,我国稀土的“低氧超高纯度浸塑制备工艺”的专利群,覆盖了全球26个国家的市场,纯度标准高达99.9999%,死号国际通行标准的10倍。可不要小看这些差距,它能直接导致美国军工部件的寿命缩短40%

再加上我国修订的《稀土管理条例》,更是主导了全球稀土的规则,把稀土变成了中国制造的王牌。

可能当初日本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满怀信心的大胆尝试,自己没有成功,反而是为我们探了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稀土的方向,困扰了我们将近30年的稀土难题,也正在通过这个方式得到解决。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像日本那样,急于寻求突破,而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将深海稀土的开采这条路走扎实,在未来,我国会在深海稀土领域大放光彩。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事关稀土,日本开始行动了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储量“能供全球使用上千年”的日本南鸟岛稀土要开采了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科技   迎刃而解   稀土   日本   难题   我国   深海   中国   全球   印度洋   矿床   来源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