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波炉热菜吃的人和用锅热菜吃的人,谁更健康?结果出乎意料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人们很早就在争论了。

有人说微波炉辐射厉害,菜一热完,营养没剩下多少;有人说锅加热才是真正的“杀手”,温度高,时间长,营养素早就烤没了。

两边说得都有道理,看起来也都有证据,挺让人头大。

其实这事儿,表面上是工具之争,背后藏着的,却是人的生活方式差异。微波炉热菜的人,大多数时间都赶,讲究快。

他们的生活节奏一般比较急促,吃饭也很快。锅里慢慢热菜的人,通常要么时间充裕,要么比较注重生活细节,吃饭速度也偏慢一些。

这一快一慢,决定的不是菜里的营养多少,而是身体长期受到的影响。

吃饭快的人,普遍有一个隐藏的问题——血糖波动大,这是很多人的坏习惯。

日本国立健康研究所的一项针对6700名成年人、历时9年的跟踪调查显示,吃饭速度快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出了32%。

这个数据不算小。再结合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份报告,发现吃饭速度快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跟代谢综合征、心脏病挂了钩。

微波炉热菜,本身没害,害的是它培养了一种急促的生活节奏。

再看锅热菜的人,情况微妙。锅热菜,讲究火候,得有人在旁边盯着。

这种慢节奏,不光体现在热菜这几分钟,而是连带着整个生活节奏也慢下来。

慢生活,不光能让人心情稳定,更直接影响肠胃神经系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一项实验指出,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慢节奏”习惯,可以让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活跃度提高15%。

副交感神经掌控着休息与消化功能,当其处于活跃状态时,意味着身体处于更佳的修复状态,免疫力亦会随之提升,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

很多人纠结的是,微波炉加热是不是让菜的营养流失了。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给过明确答案:微波炉加热,如果控制在适当时间和温度,营养保留率比油锅翻炒还高。

比如维生素C,在用微波炉加热的时候,平均损失率只有9%,而用锅炒的话,能掉到30%以上。

这种对比,说明微波炉在单纯加热这件事上,并不输。

可惜,大部分人热菜时根本不会去注意加热时间,导致不少菜一不小心热过头,失水严重,质地变老,吃进身体里,容易加重胃肠负担。

锅热菜时,油脂容易被反复加热。尤其是家里常见的食用油,加热超过180度,就开始裂解出丙烯醛。

丙烯醛是个不好惹的东西,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B级潜在致癌物。

反复热锅热菜的人,一周至少有3次以上摄入这种有害物质的机会。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指出,油烟中丙烯醛浓度每升空气中超过50微克,就有显著提高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的风险。

这么看,好像微波炉热菜更好一点。可是问题又来了,用微波炉热菜的人,有个习惯是常常连同塑料餐盒一块加热。

食品级塑料标注的是能耐高温,但美国环境健康研究院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大规模检测发现,即使是标了“微波炉可用”的塑料盒,在高温短时间加热下,也有8%释放出了微量的内分泌干扰物质,比如双酚A(BPA)。

双酚A乃公认的激素干扰物,与肥胖、甲状腺功能紊乱以及不孕症存在关联,对我们身体有着许多不利的影响。

长期微量接触,即使单次量不大,也会在体内累积,慢慢打乱人体正常的激素系统。

很多人热衷微波炉热菜,还有一个隐蔽的健康影响,就是对食物的认知变得淡化了。

微波炉热饭,不用接触火,不闻油香,不看菜色变化,久而久之,人的“食物感知力”下降。

这种感知力,包括对食物新鲜度、腐败迹象、口感细微差异的敏感度。

而食物感知力低的人,往往容易吃下变质的食物,或者在不知不觉中摄入更多调味剂、防腐剂。

英国《自然》杂志曾刊登一篇社会实验报告,发现感知力低的人,食物中毒的风险高出常人28%。

用锅热菜的人,同样有盲区。

长期高温炒菜的人,嗅觉会出现轻度退化,尤其是常年在油烟环境下的,嗅觉灵敏度下降速度要快两倍。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个实验表明,在油烟环境下暴露5年以上的人群,嗅觉阈值普遍提高了15%—20%。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嗅觉迟钝了,食欲调节也受影响,容易出现吃得太多或者偏食的倾向,长久下去,也是慢性病高发的温床。

回头再看一眼,微波炉热菜和锅热菜,看起来是加热方式不同,本质上拼的却是一个人的生活节奏、感知能力、长期暴露风险,甚至还有情绪和激素系统的健康。

一个用微波炉热菜、但慢慢吃、选用陶瓷或玻璃容器、不急不躁的人,比一个天天用锅热菜、炒得油烟滚滚、暴饮暴食的人,要健康得多得多。

有意思的是,欧美国家中微波炉使用率远高于亚洲,但肥胖率也高。

是不是能简单归因到微波炉?答案显然不是。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肥胖与快节奏饮食、高热量摄入、缺乏运动关联度远远高于微波炉使用本身。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老道理:工具没有错,错的是人的使用习惯。

有人也许会问,是不是只要注意生活方式,无论锅热还是微波炉热,最后健康差别都不大?

答案是对的,但也不完全。毕竟工具选择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喜欢微波炉的人,潜意识里更接受快速、高效的生活模式,喜欢锅的人,则更容易在意细节、慢慢体验生活。

这种根本上的差异,几年时间可能没什么,十几年下来,就可能拉开心理健康和身体耐受力的差距。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史莹莹.烹调方法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养生   微波炉   出乎意料   健康   丙烯醛   节奏   身体   美国   嗅觉   油烟   肥胖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