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航通闯入“海工重器”全球席位|挺进深蓝 江门样本

在沙特阿拉伯的碧海之上,一艘60米长的“钢铁巨兽”将展现中国制造的非凡实力——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下称“江门航通”)建造的拖带起锚船“RAWABI 214”于近日顺利交付,将前往沙特地区投入运营,参与当地港口建设、海上能源开发等项目。

最近几年,江门航通“风头无两”——接连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这些全球“之最”“之首”的背后,是江门航通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中的华丽蝶变。

这家曾经为生存而“跨界求生”的企业,是江门特种船舶建造的“六边形战士”,在全国乃至全球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为江门闯出一席之地。

拖带起锚船“RAWABI 214”将前往沙特地区投入运营。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供图

技术创新:定义海洋工程新标准

在逐浪海洋的征程上,江门航通希望能成为定义者。

“RAWABI 214”拖带起锚船采用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实现了低能耗、低振动、低噪音的“三低”性能,其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湾区伶仃”号养殖工船创新性地采用15根立柱构建“水下宫殿”,8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配合智能环境调控系统,开创了科技牧海新模式;而“四航永兴”号半潜驳船则以独特的宽扁浅吃水设计,填补了全球大载重浅吃水驳船的技术空白。

这些突破性成果源于江门航通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攻坚。在“湾区伶仃”号的建造中,项目团队攻克了高强钢焊接变形控制难题;在深中通道建设中,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智能台车编组实现了8万吨沉管的精准移动;在各类特种船舶制造中,不断优化动力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

正如江门航通船舶制造党支部书记贲为宇所说:“我们不是在简单造船,而是在用技术创新解决海洋工程领域的痛点。”

5月27日,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崖门水道成功下水。 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战略转型:周期波动锻造新技能

江门航通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造船业寒冬期,江门航通果断启动“外科手术式”改革:在中交四航局优势资源的倾斜帮助下,启动适应性组织架构重组,快速落实资质扩容、优化业务结构,确定了“装备研发制造+钢结构机电工程业务”的科工企业定位。

精准转型后,江门航通陆续承建了鹤山沙坪河大桥、广连高速机电交安工程以及全国最大的港口客滚枢纽——海口新海枢纽站,龙港市公共服务中心,粤东地区目前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汕头国际会展中心等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并以公司船舶制造基地作为工程项目的加工厂、预制厂。同时,打响去库存攻坚战,库存船舶以改造、续建等方式陆续交付。

这种“装备制造+工程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也使其在深中通道等国家工程中大放异彩。近日,江门航通更凭借其参建的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工程获颁第十六届“中国钢结构金奖”——这是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

如今,江门航通已形成“研发—制造—服务”的生态闭环,其创新密码正是:用工程实践反哺装备研发,以跨界融合催生技术裂变。

撰文:黄绍侦

【作者】 黄绍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科技   江门   深蓝   席位   样本   全球   伶仃   驳船   船舶   吃水   水体   沙特   永兴   钢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