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爷刚满66岁生日那天,家里铺张设宴,邻居亲戚们纷纷劝他“喝一点,来根烟庆祝”。他却只是笑着摆摆手:“我这几十年,烟酒全不沾,不图啥,就是想安安心心陪孙子多走几年。”
可席间也有声音插话:“你看人家老王头,抽了几十年烟,酒杯不停,照样活到90多!”说是说笑,但关于烟酒到底伤不伤身、不沾是不是反而寿命更短,亲友们差点现场吵了起来。
黄大爷的疑惑,何尝不是无数国人的共同心结?

生活中,类似的争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人坚信不抽烟不喝酒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也有人用身边少数“抽烟喝酒依然硬朗高寿”的例子,质疑劝诫的科学性。
“烟酒不沾反倒寿命短”,这样的“反常识”说法时不时能见到。可事实真是这样吗?权威研究又给出了什么答案?烟、酒到底是“健康杀手”,还是“无关紧要”?
今天,我们用真实案例和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的大数据,拆解这道健康争议的核心真相,最后告诉你:怎么样做,才真正能“多活几年”。
不少老年群体之所以担心“烟酒不沾寿命更短”,是受个别特例影响。比如某位“百岁老人”习惯一日三烟一碗酒,依旧健在,令四邻惊叹。
但现实是:长寿这件事,并非只受某一个生活习惯决定。权威流行病学调查和多地百岁老人追踪数据都揭示,极少数“烟酒不断反而长寿”的现象,其实远远低于整体大样本趋势,甚至典型的“一叶障目”,幸存者偏差作怪。

浙江和江苏南通的持续调查显示,在南通市1236位百岁老人中,超过72%性格乐观,80%长期两种以上蔬菜常备餐桌,但最关键的是,有877位百岁老人烟酒全不沾。
而在浙江省对255位百岁老人的行为分析中,83%从不抽烟,73%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数据极具说服力:大部分长寿老人,和烟酒基本“绝缘”。
你也许会问,社区数据是不是还不够权威?那这组由北京大学和中国疾控中心核心研究团队,历时12年、纳入超过14万中国人的前瞻性健康跟踪研究,给出的答案更让人信服。
研究显示:不吸烟不喝酒的人,平均多活6.3年(男性8.8年,女性8.1年)。6.3年意味着什么?不仅能多陪孙辈成长,还可能让养老金多领几万、减少数年家人照护压力……

科学机制也早已查明:烟草燃烧会释放7000多种化学物质,100余种对人体有毒致癌,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肺癌等致命风险。
至于酒精,人体代谢不畅会累积有毒的乙醛,而中国人大约三分之一存在乙醛脱氢酶缺陷,喝酒易脸红头晕,本质上是易受损害的高危基因群体。医学界公认,烟酒“多一分,危害就多一分”。
老王奶奶抽烟喝酒还活到104岁,这样的故事固然吸引眼球。但事实是,这背后既有极强的基因抗风险能力(如215处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可提升自愈力),也有饮食、日常生活、心理乐观等多重积极因素共振。
而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靠“拼基因”逆转烟酒危害。科学健康建议,永远适用于“普遍概率”,拒绝“以偏概全”。
哪怕烟酒不断的长寿老人还能见到几个,却掩盖了数十倍、数百倍因烟酒导致的心梗、脑卒中、肝癌和消化道肿瘤高发。

很多人担心“戒掉烟酒没面子”“应酬难推辞”,可数据和医学实证已表明,收起烟酒,其实才是“把寿命延长的王牌”。想要“多活几年”,做到这三点至关重要:
科学戒烟戒酒,从现在开始都不晚
不论年纪多大,只要开始戒烟戒酒,心脑血管等疾病风险都能显著下降。
推荐到正规戒烟、戒酒门诊接受专业指导,避免盲目停用产生不适;男性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长期喝酒吸烟的人还要定期体检血压、血脂和肝功能。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果,少高盐油腻
大量国人长寿群体的饮食普遍“多样、偏素、低盐”。
成年人建议每日谷物200-300克、新鲜蔬菜≥3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新鲜水果200-350克、牛奶300克,瘦肉鱼禽蛋适量为佳。科学营养,是“底板健康”。
每周中强度运动150分钟起,日行万步也行
美国癌症研究机构证实,坚持运动者死亡风险降低12-30%不等;而慢步快走、打球、跳舞,对提高免疫、预防心脑血管猝死尤其显著。不要小看出汗半小时的力量,规律运动就是“长寿加速器”。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慢性病防控中国行动报告》
《Lancet子刊(IF=72) | 证据来了!北京大学李立明/吕筠等发现不抽烟不喝酒等生活方式可大幅延长中国人口预期寿命》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