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我们迎来了小雪节气。
进入小雪时节,阳气逐渐上升,阴气开始下降,天地闭塞,阴阳不交,寒气正式来袭。
《黄帝内经》中强调:“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因此这段时间宜静养、养精蓄锐,早睡晚起,以利于阳气的闭藏。多晒后背,可起到温经通脉的作用。同时注意运动要适量,不可出大汗,以防阳气大泄。
还有就是这个时候感冒、甲流、关节痛、心血管病高发,多与寒气入侵有关。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身体的这5个部位。
1.防头冷
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一旦受寒,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等症状。
建议:冬季外出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

2.护脖子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与头部多条重要经络相连,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这些穴位犹如身体抵挡风邪侵入的一道“屏风”,一旦溃败,风寒之邪就会通过颈部侵入体内,极易导致血管收缩,诱发感冒、颈肩疼痛等问题。
建议:大家穿立领装、戴围巾都是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还可以给脖子保暖。
3.护胸背
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之所在,此处受寒,容易诱发冠心病。
建议: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冬天晒太阳最佳时间为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以背对太阳而坐为宜(头部应戴帽),每次30~60分钟。
4.护腰腹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冬日养生,要护好肾脏所在的腰腹。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用双手搓腰,将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5.防脚寒
“寒从脚下生”,中医将脚底视为人体最易受寒的部位之一。而且,脚底经络丰富,寒冷会导致脚部血管收缩,影响全身血液循环,造成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现象。
建议:睡觉前泡脚,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头部相应缺血,还能够帮助睡眠。
泡脚的水温尽量控制在40℃以下。每次泡脚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微微出汗即可。同时还可以轻轻按摩涌泉穴,这样有助于温补肾阳,驱走体内寒气。但泡脚一定要选择在饭后1小时再进行,或是晚上入睡前1小时泡脚。
还有就是要穿保暖性好的鞋袜,穿袜子要覆盖住三阴交穴位。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