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缘深处:与凌老师共赴一场“茶之约”

以“茶艺·茶道·茶缘”为主题的浦东军休直播课堂25日上午在上海双拥大厦7楼举行。来自浦东高桥、周家渡、罗山三个军休所的12位军休干部与茶艺师凌良柳面对面,共赴一场“茶之约”。

“什么是茶?”“茶是怎么来的?”“你们平时怎么喝茶?”直播课上,国家二级茶艺师、国家二级评茶师凌良柳端坐于茶席主位,一袭素衣,神情安然地“发问”。军休干部们踊跃回答。接着,只见她轻抚茶则中的干茶,空气中已然弥漫开若有似无的茶香。“今天,我们不谈高深的理论,只像老朋友一样,聊聊茶的故事,品品茶的滋味。”凌老师的声音如清泉流淌,瞬间将大家带入一个宁静的茶世界。

茶缘:一片树叶的千年之旅

“每一片茶叶,都是时间的信使。”凌老师为大家斟上第一杯茶,开始了她的讲述。“‘茶缘’二字,妙不可言。数千年前,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这是茶与人的最初缘分。唐代陆羽写就《茶经》,将喝茶从日常解渴提升为精神享受。茶马古道上,马帮铃声回荡,茶叶连接起不同民族的生活。这片小小的叶子,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人间悲欢。”

凌老师认为,现代人与茶的缘分更为珍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愿意静下心来泡一壶茶,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茶缘不仅是与茶的相遇,更是与自己的内心相遇。”她分享了自己与茶结缘的故事——从小看着祖父慢条斯理地泡功夫茶,那种专注与宁静在她心中种下了种子。“茶教会我的第一课,就是‘慢下来’。当你专注于眼前这杯茶,整个世界都会变得简单而清晰。”

红茶之韵:一杯温暖的陪伴

谈及红茶的冲泡,凌老师现场演示了正山小种的泡法。“红茶是全发酵茶,性情温和,最适合在寒冷的冬日或疲惫的时刻给予我们温暖。”她先用热水温杯,并解释这是为了激发茶香:“泡茶如待人,需先暖其心。”


取5克茶叶投入已温热的盖碗,她并不急于注水,而是让大家先闻干茶香——“正山小种特有的松烟香和桂圆甜,这是它独特的身份证明。”水温控制在90-95度之间,“在一个适合的水温下,可以增加茶汤的香气与口感。”

注水时,她沿着盖碗边缘轻柔环绕,避免直冲茶叶。“对待红茶要像对待老朋友,温柔而尊重。”快速出汤,橙红明亮的茶汤倒入公道杯,散发出蜜糖般的甜香。“红茶的第一泡即可饮用,它慷慨地奉献出最美好的滋味。”

品茶时,她引导大家先观其色,再闻其香,小口啜饮:“让茶汤在口中稍作停留,感受它从舌尖到喉底的旅程——甜润、醇厚,还有那持久的回甘。”她特别强调,红茶是包容性最强的茶类,可清饮可调饮,配柠檬成柠檬红茶,加牛奶便是奶茶,“茶的魅力在于它的适应性,如同人生,在不同境遇中都能找到平衡。”

白茶之雅:简约而不简单的智慧

转而说到白茶,凌老师取出今年的白牡丹,茶叶形态优美,白毫显露。“白茶是茶中的隐士,微发酵,工艺最简,只需萎凋和干燥,却最考验制茶人的经验。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本真。”

“白茶冲泡,水温在85度左右最为适宜。注水要轻,看着茶叶如芭蕾舞者般在水中缓缓起舞,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她请大家对比红茶与白茶的茶汤颜色:“红茶浓艳如晚霞,白茶清浅如晨曦。品白茶,如同读一首含蓄的诗——初闻有青草和花香,入口清甜淡雅,而后有蜜韵回荡。”她形容白茶的味道是“淡中之味”,需要静心细品才能领略其层次感。“这像极了人生中那些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的时刻。”

茶道:在一杯茶中照见自己

“茶艺是技术,茶道是精神。”凌老师总结道,“红茶教我们温暖待人,白茶教我们回归本真。无论哪种茶,最终都是借茶修为。”她演示了完整的茶道流程,每一个动作都优雅而精准,充满仪式感。“这些仪式不是束缚,而是帮助我们专注于当下的媒介。当你全心投入泡茶的过程,内心自然会平静下来。”

现场的茶香愈发浓郁。有军休干部问如何开始学茶,凌老师微笑回答:“从一杯让你心动的茶开始。不必追求名贵,喜欢的就是好茶。泡茶之初,可遵循基本方法,熟练后便可随性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茶道最终是通往内心的道路。”

两个小时的茶会转瞬即逝。凌老师最后为大家斟上一杯茶:“愿各位都能找到与自己有缘的那杯茶,在忙碌生活中拥有一方宁静的天地。茶缘难得,一期一会。”众人举杯共饮,茶汤温暖身心。这一刻,茶不再只是饮品,而是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媒介。在茶香中,大家仿佛听见了千年前茶树生长的声音,感受到了与自我和解的平静。这,就是茶的魅力,也是凌老师通过一杯茶想告诉我们的故事——在浮躁世界里,我们都可以通过一杯茶,找到回归内心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美食   深处   老师   白茶   红茶   茶汤   茶道   茶叶   茶艺   水温   盖碗   内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