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涨出一片天!可口可乐“逆势”涨价,加码健康饮料赛道

前言

最近这三个月,可口可乐的销售数据让华尔街的专家们都惊掉了下巴——明明饮料价格涨了,老百姓却买得更欢了!

这家百年老牌不仅没被健康风潮“拍倒在沙滩上”,

反而靠无糖可乐、小众糖浆配方这些新花样,活成了饮料界的“常青树”。

就很令人疑惑,为什么涨价挡不住消费者掏钱,可口可乐究竟踩中了现代人哪些“命门”......

越涨价,越畅销

周二新鲜出炉的财报显示,可口可乐这一季的“有机收入”(剔除汇率、收购等影响的真实收入)猛增6%,每股收益也超出市场预期。

最让人意外的是,公司整体涨价6%,销量却不降反升,

要知道,现在超市货架上饮料竞争惨烈,老百姓对价格敏感得像“人形测价仪”,可可口可乐硬是成了例外。

为啥能这么“横”?秘密藏在产品结构里。

传统高糖可乐的黄金时代或许在褪色,但无糖可乐、运动饮料、瓶装水这些健康线产品,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比如无糖可乐全球销量暴涨14%,像一股暗流,悄悄托起了整个品牌的业绩。

从肥宅快乐水到控糖先锋

“现在消费者选饮料,像在超市里做健康普查。”可口可乐的财务总监在采访中坦言。

随着低糖、低卡成为饮食主流,公司迅速把宝押在了无糖产品上。

零度可乐和健怡可乐的两位数增长,印证了这条路的正确性。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另一个动向:可口可乐正准备在美国推出用本土甘蔗糖制作的玻璃瓶可乐!

这看似是个小改动,背后却是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拿捏。

几十年来,美国本土经典款可乐一直用便宜的高果糖玉米糖浆,而墨西哥进口的“高价可乐”因坚持用蔗糖,反而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

如今可口可乐“反向操作”,等于是向健康诉求低头。

哪怕蔗糖成本高、产量有限(美国自产蔗糖仅占全国糖消耗的30%),也要试探市场的反应。

有趣的是,美国总统今年早些时候曾点名提到这款新品,

而卫生部官员则公开批评高果糖玉米糖浆助推了健康危机。

可口可乐这场“配方革命”,俨然成了食品行业转型的缩影。

全球市场“冰与火”

这季度可口可乐的全球销量提升1%,靠的不是“雨露均沾”,

而是几个关键市场的爆发:中亚、北非的热浪带动解渴需求,巴西和英国的消费者则对新品格外买账。

更值得关注的是包装趋势——小瓶小罐装异军突起。

在通胀压力下,消费者更愿意为“刚好喝完”的便携包装买单,既控制开销,又减少浪费。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在幕后悄悄重整江山,周二刚宣布支持装瓶商以26亿美元收购非洲业务控股权,今年早些时候还减持了印度装瓶业务股份。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公司“轻资产化”的战略——把生产交给合作伙伴,自己专注做品牌和研发。

非洲装瓶巨头的诞生,或许预示着下一轮增长要来自这片年轻的人口红利之地。

股市与百姓餐桌的“温差”

业绩公布后,可口可乐股价应声大涨4%,今年累计涨幅约10%。

但对比标普500指数近15%的涨幅,这份成绩单只能算“喜忧参半”。

投资者在担心什么?或许是对汽水行业天花板的疑虑,健康化转型虽好,但能否抵消传统产品萎缩的损失?涨价策略能否持续?

不过从老百姓的购买行为来看,可口可乐的“国民度”依然稳固。

很多消费者坦言:“从小喝到大,口味习惯了,偶尔涨价也能接受。”

这种情感黏性,成了品牌穿越周期的护城河。

结语

可口可乐这一季的逆势增长,绝不是偶然。

它像一位精通“攻守道”的老将:守的是经典产品的国民认知和渠道优势;

攻的是无糖配方、蔗糖升级、包装创新这些健康新战场。

当消费者握着饮料瓶开始审视成分表时,可口可乐没有固守“快乐水”的标签,

而是选择主动融入健康潮流——哪怕这意味着要放弃部分利润,甚至颠覆传统配方。

未来的饮料战场,注定是一场关于健康、便利与情感的博弈。

可口可乐用财报证明:老牌不等于守旧,涨价也不等于滞销。

只要读懂消费者的胃和心,百年品牌也能永葆“新鲜”。

下次当你拿起一瓶无糖可乐时,或许它不只是饮料,更是一面映照行业变迁的镜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美食   可口可乐   赛道   饮料   健康   可乐   消费者   蔗糖   糖浆   配方   销量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