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太忠将军一生征战四方,从红军时期走来,一生征战四方,因家中母亲有哥哥照顾,他能够安心外出建功立业。1959年他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急忙赶回老家。
却看到让他心碎的一幕,母亲瘦骨嶙峋的躺在床上,大哥为了活下去准备外出要饭。当地官员得知尤将军回乡,特地摆下一桌饭菜,尤将军看到眼前一幕,气的转身离去。
回到家里,他跪在地上,说自己对不起母亲和哥哥嫂嫂。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尤太忠出生在河南光山县下辖的一个名叫的尤岗贫困山村,家中的现状跟当时全国绝大多数百姓一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遭到地主剥削和奴役。他长大一点,就被地主找来放牛干活。
可自家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难,一家几口人全都去干活,却换不来一顿饱饭。眼见生活越来越难,随着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尤太忠也接触到革命,心向往之。
这天他跟往常一样去给地主家放牛,可当天刮起大风,尤太忠慌乱时驱赶牛群,却发现牛越跑越远,找了半天都没找回丢失的牛,经历此事他也不敢回去交差。
生怕地主要找他算账,冤枉他丢了牛或者贪墨牛,让他家赔钱。他不想连累家人,想一力承当,就在他不知所措时,一支红军部队路过。他没有其他打算,只好投身其中。
在这里他首先遇到炊事班班长宋班长,对方和蔼可亲,经过相处才知道他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听了尤太忠的遭遇,老班长十分心疼,就想将其留下。
部队不招收他的原因是,此时的尤太忠才13岁,年龄太小了,部队不招收年纪这么小的战士,宋班长将他藏在炊事班,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此事就被连指导员得知,立马找上门来。
让他把孩子送回去,并说现在村里的地主和富绅都逃出村子了,没人知道是他把牛弄走的,有人问就说是红军宰肉吃了。可他此时已经认定红军队伍,想要加入其中,参加革命。
宋班长也在为他说话,还说就留下这个可怜的孩子吧。在老宋的软磨硬泡下,指导员也是于心不忍,就同意留下他,并安排到炊事班。他在宋班长的帮助下加入到红军游击队,起初是炊事班的小战士。
13岁参军,骨瘦如柴,还没武器高。为此,他在行军过程中,除了干好日常工作,就是在班长的指导下努力训练,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14岁那一年,部队接受改编,他进入红四方面军中成为一名为革命奉献一生的军人。他初次上战场就没有胆怯,反而快速成长起来。
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使命,因为没读过书,不识字,他只听指导员说,却不懂革命的含义。
后来部队集中学习认字,他的天赋突然显现出来,别人认字需要好几天才能记住几十个字,可到了尤太忠这里,他的天赋直接就迸发出来,天生的过目不忘,有文化的干部教一群人认字,说一遍,他就记住了。
别人能记十多个字,他能够一下记上百个字,晚年他能想起红军时期,干部们教他认字时,学习四书五经,对于三字经,过了几十年,他依旧能流利的背诵下来。
这也让他的军事生涯更加顺畅,战争时期他领兵打仗,能记住麾下部队里每一个战士的名字,我军有地图,他看几遍就能快速的记在脑袋里,领兵打仗的时候,他能通过脑海中的地图,带领部队前进。
走的多了,他记得多,几乎很少会出错,除非方向感缺失,尤其是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时,别的干部需要拿出笔本来记,他却能轻松的用好记性连记再看,顺便把作战地图全部记在脑海之中。
回去传达上级指令的时候,能够不差一丝一毫的传递出去,指挥部队的时候,到达一个地方,执行每个任务,他都能做到准确无误,他把一句话记挂在嘴边:
我带兵打仗就要细心耐心有责任心,要对战士们的生命负责,上级传达的指令,我要用心记,这件事不能马虎大意。
他参加红军后,跟随部队跟敌人作战,面对敌人的反围剿,无数战友倒在身边,他十分心痛,但不能停下脚步,要为他们复仇,学习了几年,他知道红军这两个字的意义。
是为全天下穷苦百姓做主,让普通人也能过上好日子,让中国没有穷人,大家都能吃上饱饭。明白身上军装所蕴藏的含义后,尤太忠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长征时期每个人都是历经千难万险,尤太忠也不例外,部队多次遭到敌人的袭击和轰炸,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咬牙坚持,行至半路,他所在部队,他已经更换三个上级团长,但他依旧坚持自身的革命信念,带着战友的期盼走下去。
这一路,不仅要面对崇山峻岭和恶劣的大自然环境,还要面对疲累和各种伤病、感染病,一不小心就会葬送性命,一次尤太忠所在部队遭遇敌人的进攻,他受伤活了下来。
饥寒交迫加上吃不饱饭和身处恶劣环境,部队缺少消炎药和抗生素,他染上重病,其他战士都顾不上自己,也没有人能对尤太忠施以援手,这样两个人都走不出去。
恰好这时一位干部走过来,他看着人高马大的尤太忠,也听说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小战士还如此年轻,是个人才,不忍心看他倒在长征路上,就给他一根马尾巴拽着,此后生死各安天命。
但他依靠自身顽强的意志,拽着马尾巴走出来草地,这时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杀疯了,一路为他保驾护航,最终扛过那个最艰难的时刻,走出草地,跟随部队来到延安重获新生。
尤将军看似身材高大魁梧,面相有点凶狠,实际上他的脾气非常好,上战场凶相毕露,是面对敌人,要狠,下了战场,他是爱民如子的干部,一年夏天,部队进行淋雨耐力训练,他跟随训练战士一起,只要有人还在淋雨训练他就不会进屋,等最后一人进屋了,他才进屋。
战争时期,他是刘帅手下的一员悍将,多次冲锋陷阵,一路从底层战士晋升为团长,跟日军作战,勇猛无比,他带队参加百团大战,率部打的日军连连败退。
解放战争时期,他跟随徐帅参加解放山西战役,面对国军悍将他从容不迫,靠着熟记地形的优势,带敌人绕圈子,最后将敌人引起包围圈,一举歼灭,之后他参加渡江战役等多场大型战役多次立功。
抗美援朝爆发之后,毛主席千挑万选,选中彭总披挂上阵,得知新的战争爆发,他二话没说,立马报名参战,作为一名师长,他多次带领志愿军战士跟美军近距离拼杀。
回国之后他被派去军区工作,因为忙碌的工作,忽视了家乡亲人,此时国内百废待兴,远处还有老蒋在四处蹦跶,尤太忠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到家乡,早在1952年他曾回去一次,家人都还安好他就放心了。
时隔多年,他再次接到哥哥的来信,却是母亲病重让他速回的消息,这让他十分难受,立马找上级打报告,请假回到家乡,因为来的匆忙,也不愿意麻烦当地政府,他就带人悄悄回家。
走到村口,看着熟悉的小山村,心中后怕不已,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匆忙往家赶的时候,他突然撞到一个衣着破烂的同志,仔细一看,他才发现,对面是他的亲大哥,此时哥哥手拿破碗,要去外面讨饭。
哥哥刚想寒暄几句,就被弟弟拉着赶忙往家里走,进屋却看到母亲瘦骨嶙峋的躺在炕上,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村里的生活十分困难,吃饭成了难题。
尤太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家乡生活条件竟然会这么差,此时距离革命胜利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的光景,村里的百姓穷的揭不开锅,吃不上饭,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现状,很多人都被饿的骨瘦如柴。
听到哥哥说村里还有人被饿死,他的心里根针扎的一样,立马掏出来时准备的两百块钱,分成一份份,分给村里的百姓,为大家减轻一点生活压力。
随后他就接到县里的干部邀请,去吃顿便饭,到地方一看,屋内负责欢迎他的干部,每个都是脑满肥肠,桌上还准备了六菜一汤,有肉有菜,碗里盛着满满的大米饭,每个人脸上都能掐出油来。
地下村里的百姓饿的面黄肌瘦,这次中层干部却顿顿有肉,气的尤太忠当场摔门离去,随后他将此事上报,省级领导部门立马派人前来查看,先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在解决这群蛀虫。
尤太忠将军从困哪时期走来,长征路上生病差点倒在过草地这一关,当时他们吃糠咽菜,成功渡过难关,建国后依旧过着俭朴的生活,有的吃就行,看到当地干部如此作为,自然生气,他以身作则的行为才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应该有的模样。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