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5年7月3日)A股三大指数全天震荡偏弱,沪深两市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下降6%,题材风格切换明显。但令人意外的是,近期活跃的题材虽降温,海洋经济、反内卷概念的光伏、钢铁等板块却逆势走强,市场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售。“黑周四魔咒”在今日被悄然化解,这一现象值得深入剖析。
一、黑周四魔咒:历史阴影与心理博弈
A股市场长期存在“黑周四”的心理魔咒,每逢周四投资者倾向于抛售股票,担心市场收阴概率大增。这一现象的形成源于行为金融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随着魔咒观念深入人心,投资者在周四主动抛售,反而加剧了市场调整压力。
历史数据显示,近5年7月首个交易日下跌概率达70%。然而魔咒并非不可打破——2018年12月和2020年11月均出现过周四三大股指全线上扬的案例,其核心在于市场信心与资金动向能否形成正向循环。
二、今日盘面:魔咒化解的三大关键支撑
1. 政策预期对冲恐慌
反内卷政策成为今日最大亮点,光伏、钢铁等周期板块获主力资金逆势涌入(光伏单日+42亿)。该逻辑被类比2016年供给侧改革,政策面引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正重塑投资者对新能源、创新药等赛道的预期。
2. 技术面韧性显现
尽管创业板昨日放量跌破2100点颈线,但今日上证指数在3450点支撑位展现出抗跌性。虽然量能不足(全天成交萎缩至1.4万亿水平)制约反弹高度,但未触发破位连锁反应。
3. 避险通道依然有效
资金在半导体(-64亿)、计算机(-32亿)等科技板块撤退后,并未离场而是转向防御性板块。电力、银行等高股息标的成为避风港,长江电力、工商银行等龙头股持续创出新高。
三、明日黑周五风险:三大矛盾信号交织
明日(7月4日)市场面临多空力量的微妙平衡,需警惕以下信号:
利空因素
周末效应始终是悬顶之剑:投资者担忧政策利空或海外波动(如美联储动向),获利盘可能集中兑现。技术面上,5日均线已向下拐头,60分钟MACD红柱萎缩,若早盘量能无法突破1.5万亿,调整压力将加剧。
更值得注意的是,明日港股休市导致北向资金缺席,市场缺乏增量托底资金。
利好支撑
政策托底信号明确:证监会发声“平稳有序防控风险”,叠加“国家队”资金上半年70%流向沪深300ETF的维稳惯性。
宏观环境亦存转机:美国6月ADP就业数据爆冷(减少3.3万人),强化9月降息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对A股估值形成支撑。
四、策略应对:防守反击的黄金窗口
针对不同情景,投资者可分层布局:
1. 防御型配置(40%仓位)
高股息电力(长江电力)、银行(工商银行)对冲波动,这些板块近期已显强势抗跌属性。
2. 左侧超跌机会(30%仓位)
若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AI算力(浪潮信息)早盘急跌,可逢低吸纳。科技股长期受益“国产替代”逻辑,政策免税优惠延续(如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安全边际。
3. 右侧追击信号(30%条件仓)
放量突破1.5万亿且券商股异动时,加仓新能源(隆基绿能)或海洋经济题材。此情形往往伴随政策利好释放,需果断跟随。
历史经验表明,真正的变盘往往发生在市场共识松动时。如今日这般,当“黑周四”的集体恐惧被分化热点悄然瓦解,反脆弱的种子已在震荡中萌芽。
结论:魔咒破除后的新平衡
本次“黑周四魔咒”的化解,印证了A股逐步脱敏外部心理桎梏的能力。明日“黑周五”风险虽存,但在政策托底(国家队增持ETF)与全球宽松预期下,深度调整概率较低,更可能维持3450点附近的震荡整固。
若量能配合,不排除盘中冲高试探3500点关口,但投资者需警惕周末消息面扰动引发的尾盘回落。市场真正的趋势性机会,或需等待7月9日美联储降息信号明确后展开。当前策略上,轻指数重主线,把握错杀核心资产的低吸窗口,方为制胜关键。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